于是巴西薩爾瓦多都督轄區進行了一整年的清剿,日本人只能向更深處的內陸退避,沿著圣弗朗西斯河一路南下,退到了維多利亞地區。
在這里,他們又一次受到驅逐和清剿,但都沒有完全被剿滅,只不過再次退入內陸地區。
而巴西殖民地也經受不住高昂的軍費,選擇了另外一種辦法,把清剿這些日本人的任務交給了維多利亞地區的一個叫皮埃多的葡萄牙男爵。
這個男爵曾經是國王佩德羅二世的親信,還曾擔任過薩爾瓦杜的都督,此時已經定居在了殖民地,在維多利亞地區擁有面積廣大的種植園,種植的主要是棉花,其本人掌握著廣袤的土地和多達兩萬多人的人口,已經是很有勢力的大種植園主。
皮埃多受命對付日本人,但沒有被要求消滅日本人,只是讓這群人別在內陸生事,騷擾內陸的種植園。
而皮埃多索性與日本人進行合作,讓他們繼續向南,進入邊境地區,在那里發展。
因為皮埃多早就發現,巴西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方就在內陸與帝國殖民地交界的地方,皮埃多與日本人合作,日本人開辟種植園,種植棉花,他則壟斷其棉花的銷售,同時為日本人日用品乃至奴隸。
日本人答應了,不僅自己安頓下來,還收留了很多逃奴,并且一起開墾種植園。
雙方相安無事了四年時間,到帝國四十二年的時候,日本人的棉花種植園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皮埃多直接帶上軍隊上門,直接通知日本人,要么交出種植園,要么開戰。
但皮埃多答應,只要日本人交出這些成熟的棉田,就可以在更內陸的地方重新開辟家園。
面對葡萄牙人的精銳軍隊和精良火器,日本人根本不是對手,而他們也不是當初的逃奴,有了舍不得的家園和棉田。
最終,日本人與皮埃多進行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互有勝負,最終雙方都妥協了,與其互相傷害,不如互惠互利,皮埃多以相當于十二萬中國銀元的價格買下了日本人的棉田,并且支持日本人在更深處開辟新的棉田。
然而,皮埃多卻被日本人擺了一道,日本人確實在內陸又開辟了棉田,以至于皮埃多以為,待過年,便可以再去搶奪一次,但誰知道,日本人在內陸開辟的棉田只是明修棧道,其大部分的資源和人力都投入到了南緯二十度線以南的區域。
等到皮埃多反應過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日本人已經進入了帝國境內。
但雙方也并未徹底撕破臉,皮埃多發現,日本人也不敢讓人知道他們進入了帝國南美殖民地,因此不敢與帝國方面聯絡,而其開辟的產業,依舊是種植棉花,如此導致的結果是,日本人銷售棉花,還是要通過他皮埃多,因此雙方再次妥協,達成合作,皮埃多壟斷了這個日人主導的種植園的對外經濟,獲利很多,因此也開始大規模的支持,甚至向其出售黑奴。
奔馬俘虜的那個小孩,就是一個浪人的兒子,在這個日本聚落之中,屬于統治的上層,那一男一女是負責照顧這個小孩的,其拼命尋找,就是因為一旦找不到,就要被殺。
其把日本人與葡萄牙人的關系和盤托出,也是這個原因,反正回去也是一死,不如求得帝國一方庇護,反正兩個人來巴西不久,既沒有孩子,也沒有家產。
日本人在查科地區安頓下來后,向南警戒,防止被帝國一方發現,同時向西北和北方探索,向北可以發現找到印第安部落,或者一些價值比較高的木材,而西北方向則是玻利維亞方向。
那里依舊存在著奴役,因此大量的黑人和混血逃亡,日本人收納了這些人,擴張了自己的實力,雖然日本人也進行奴役,但與玻利維亞地區那些銀礦,平均工作壽命不到五年的礦工相比,待遇還是好了很多。
無論是玻利維亞還是巴西,黑人都是奴隸,南下投奔帝國方面,會被遣送回去,只有投靠日本人,才能生存。
“情況已經弄清楚了,我們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