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八六
帝國四十五年在一片爆竹聲中到來,帝國本土已經經歷了數十年的和平,經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讓這片土地越發的繁榮,仿若世界的一切骯臟與紛亂都與帝國的人們無關,而這也是這個國家的締造者所追求的。
開春后不久,裕王府大規模出行計劃成為了帝國第一重大新聞,王府三位嫡子都要出國,反倒是一向出國主持帝國外務的裕王反倒是留在京城,并不出動。
王府出行分為了兩支隊伍,一支是以皇家郵輪鳳凰號和青鸞號為主,輔以運煤船、服務船和護航船,裕王府王妃和幼子李昭銘的訪印團在其中,長子李昭承的訪歐團也在其中。
而第二支則是李昭承的平叛隊伍,兩艘巡洋艦和兩艘運煤船組成,軍中盡是軍人和隨軍記者,因此并無民船服務。
實際上,這兩支船隊是一起出發的,預計到了檳城才會真的分開,但以禁衛軍少校身份前往益州主持平叛的李昭承卻從沒有出現在兩艘豪華郵輪上,作為這支軍隊的統帥,他需要以身作則。
這也是李昭承為軍中所喜的原因之一,帝國皇室歷代子弟,都有軍旅履歷,但諸王一般與軍隊保持若即若離的關系,李君威從不碰軍權,林君弘也從不在軍中結黨,這些率領帝國大軍橫掃天子的王爺,與軍隊關系實際上并不親密。
唯獨李昭承是一個例外,他是皇室子弟之中唯一一個讀完軍校的,也是唯一一個從最低的準尉開始做起的,當然,他的履歷也與普通軍官不同,比如他當準尉的時候,連軍校都沒有上過,而上完軍校,就被授予中尉軍銜,而他在軍校的成績其實并不多么出彩。
但軍中都知道,李昭承喜歡軍隊,也以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從軍校畢業之后,他出入任何公開場合,都以軍人禮服示人,而且他不止一次的公開表示,軍人的身份是他最重要的身份。
兩支隊伍結伴而行,每當停下補充,或者靠港,訪問團都會有人上軍艦來探訪或視察,尤其是李昭銘,這個年幼的孩子對軍艦這種人類能制造的最大的鋼鐵機械極為著迷,他總是穿著水手的制服,在兩艘巡洋艦上游玩兒,甚至央求巡洋艦迅鷹號的艦長,讓他開上一炮。
艦長可是不敢,最后是王妃出面表示許可,在眾人的見證下,這個小孩像是過年放爆竹一樣,用迅鷹號上的200毫米的主炮,對著南海的無人島礁來了一發,當然,主炮用的是冷炮發射,李昭銘只是站的遠遠的,拉了一下繩子。Θ€荳看書
雖說這件事是孩子的鬧玩的意思更重一些,但在迅鷹號的航海日志中,確實可以增添一筆。
在檳城,艦隊進行了最后一輪休整,在送別了前往印度和歐洲的訪問團后,艦隊繼續出發。一般來說,帝國海軍艦隊前往大西洋是會走蘇伊士運河的,而前往南大西洋,則是繞印度洋北緣,靠著海岸線前進,但李昭承是不會在這種事上耽誤時間,要求橫渡印度洋,直接前往帝國在非洲東海岸的主要城市,夏城。
夏城就是后世莫桑比克的首都馬普托,是帝國在非洲東海岸開拓之中的第一個立足點。
早年,夏城屬于非洲開發公司,公司的總部就在于此,但是隨著帝國在非洲開始劃定疆域,夏城就屬于了帝國的內陸行省。
因為按照帝國海外事務部的規劃,在非洲東海岸,以林河為界,河南岸就是屬于帝國的疆域,河北岸是殖民地,因為林河在帝國地圖之中也被稱之為北界河。
內陸省是指的后世南非的東部區域,從夏城往內陸不遠就是該省最重要的支柱產生礦業,尤其是金礦采掘。
雖然夏城已經屬于了帝國疆域,但在夏城還有非洲開發公司的總部,占據了城中相當一片的面積,而在十五年前,這座城市原本還是各種膚色的人雜居的地方,在非洲開發公司的強力配合下,所有的黑人和混血都遷移到了新城,也就是林河河口的城市。
那座城市就叫新城,原本叫賽賽,是當年帝國從葡萄牙人那里買來的殖民地,早期的非洲開發公司在那里落腳,后來發現夏城的港口條件更好,才遷移到此地的。
夏城是靠殖民起家的,但現在已經洗白了,成為帝國在非洲大陸上的第二大的城市,僅次于開普敦。
南半球的二月,正處于相當熱的時節,因此李昭承拒絕了本地長官為他準備歡迎儀式,他可不想在太陽底下檢閱這里的儀仗隊,而是答應在合適的時候,前往軍營視察。
這對于本地的官員來說,適逢其會,因為他們不敢對李昭承太熱情,畢竟沒有人對李昭承當上皇帝有把握,如果最終他沒有,過度的熱情反而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