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李君威一貫的原則,帝國做不到盡善盡美,但是要在能力范圍內做到最好。
“那我能請教您一個問題嗎,朋友。”迪瑪利亞借機問。
李昭承點點頭,迪瑪利亞說“我想問,在你們這些帝國掌權者眼里,我們高喬人是白人還是印第安人”
這可有些難住了李昭承,他認真考慮了考慮,但最終還是搖頭“我無法給你一個完整的答案,即便我給出了,也只能代表我自己。”
迪瑪利亞聞言一笑,繼續問道“那么我的朋友,我換一種說法,是不是這樣的。如果高喬人是帝國的朋友,那么我們就是印第安人。
如果高喬人是帝國的敵人,那么我們就是白人,對嗎”
李昭承最終還是點頭“這么說是有道理的,但也不是那么準確。”
迪瑪利亞明白了,他知道,假如真的要建立一個高喬人的國家,那么只能與帝國友好。
與其他的高喬人不同,迪瑪利亞不僅擁有民族主義的思想,而且還擁有相當不凡的見識。
迪瑪利亞去過很多地方,接觸過很多人,他平時的愛好也是讀報紙,對世界上的主要國家有淺顯的了解。
在迪瑪利亞眼中,這片大草原上用帝國、西班牙、葡萄牙三方外來勢力。
除了帝國,其余兩方都不把高喬人當人看。迪瑪利亞不認為這樣的人值得自己去探尋合作,反而應該好好打聽帝國方面的態度。
迪瑪利亞問“朋友,我聽到您的手下說,帝國有意支持高喬人建立自己的國家,這是您從申京帶來的美意,還只是一些人的誤解。”
李昭承見這條魚兒已經上鉤,半真半假的說“這并非皇上的意思,而只是我的一種構想,至于在高喬人這里能否實踐,還需要和申京方面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對于李昭承來說,這是另外一個全新的課題,而且并非得到帝國高層的允許,但是身為皇室子弟,尤其是有志于政壇有所作為的皇室子弟,有時候需要去引領帝國戰略,而非只是為其服務。
就比如他的父親李君威的對外擴張,很多就在帝國計劃外的。
比如,帝國早期對外擴張,沒有考慮過南美,在北美大陸沒有越過太白山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英法相爭的計劃,在亞歐大陸上,也從未想過觸及黑海成為一個歐洲國家。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李君威做到了這些。
而李昭承認為,支持高喬人建國,是奠定帝國在南美萬世基業的好選擇。
在帝國的海外領地,都分布著各種不同的土著,其中一些土著,帝國是愿意接納的,比如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的膚色沒有那么大的區別,文明程度落后,很容易同化,與帝國民族之間,沒有什么文明上的隔閡。
而高喬人這種土著不同了,單單是信仰天主教,就與帝國方面格格不入。
而類似的民族在帝國海外領地不在少數,現在雙方關系處于模糊狀態,但是這種模糊不會持久,與其到了出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如提前預防。
只不過,李昭承也說不準,自己是在預防問題,還是在沒事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