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譽說“這不是我的發明,是我兩年前在帝國內陸的一次旅行中,偶然間發現的,我也不知道是誰發明這個小裝置,但我的堂兄用的很舒服。”
李昭譽說的是上次他從西津返回申京時,走的亞歐大陸橋這條路,在內陸地區,風沙很重,那些商隊會使用面紗來阻擋風沙,而戴眼鏡的人使用面紗的時候,就面臨這類問題,他們就是這樣解決的。
面紗和口罩大同小異,李昭譽就拿來用了。
“您說的是英親王殿下。”伍星聯的眼睛一瞬間就亮了,口罩都抑制不住他的喜悅和崇拜,這與見到李昭譽時的冰冷完全不同。
這也不怪伍星聯,英王李昭瑢是帝國皇族之中一個特殊的存在。帝國的皇族和宗室只要出名的,肯定與政治和軍事有關,實際上,皇族子弟并未只是會這個。
在政治之外的領域取得成就的第一人是李明勛的幼女李筠玫,她是鼎鼎有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只不過誰也不知道這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是帝國皇室出身,因為她根本不想被虛名所打擾,一生的精力都撲在了數字之中,甚至都沒有結婚。
而李昭瑢雖然也淡泊名利,而且成就沒有他的皇姑李筠玫高,但是被皇帝李君華樹立為勛貴子弟表率的人,他是水利工程的專家。
雖然李君華授意宣傳李昭瑢是為了夯實帝國皇室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也提升了科學界在帝國的地位。
帝國的建立,讓一些東西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前帝國時代,那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可到了帝國時代,經商之人就成了人上人,商業文化一度成為了帝國的主流文化。
李昭瑢的橫空出世稍稍改變了這一切,給從事科學技術等專業研究的人送去了福音。雖說伍星聯的醫學專業和李昭瑢的水利工程專業很疏遠,但對伍星聯來說,帝國皇室之中,讓他最欽佩,最有親近感的,還是李昭瑢這位從事水力工程的英王殿下,而不是眼前這位更具政治前途的裕王府大公子。
“是的,他現在河中綏靖區,這次如果能戰勝鼠疫,或許我們都可以見到他。”
“當真”
“自然是真的,英王在西疆和遠疆工作多年,生了兩個孩子,很遺憾,家中長者都未曾見過,我此次來西津,受家中老人所托去看望的。”李昭譽微笑說道,因為他已經從紹杰那里了解到,伍星聯這個人淡薄名利,其在防疫中的工作,靠的是很強的責任心和救死扶傷的高尚精神。
但李昭譽自幼生活在政治的漩渦之中,他這樣的人,是不會相信什么道德高尚的。在政治家的眼里,人只有兩種,真小人和偽君子,他們根本不相信有君子、圣人這種生物存在,如果真的有,在他們的價值觀中,肯定不是人類。
所以,需要一定的獎賞和激勵,而李昭譽覺得,除了資助伍星聯進行更多的醫學研究,也就只有李昭瑢這位王兄讓他感興趣了。
很明顯的是,李昭譽找到了伍星聯的興奮點,他對有機會見到英王李昭瑢非常激動。
“博士,西津疫情來勢洶洶,需要強有力的管控,但僅僅靠官員的筆和士兵刺刀是不夠的。我更需要來自專業人士的支持,幸好,紹杰長官向我推薦了您。
而我也看到了您在蘇伊士港做出的功績,希望你我可以通力合作。”李昭譽對伍星聯伸出了自己的手。
“當然,大公子,這是我的榮幸。”伍星聯點點頭。
經歷了蘇伊士港防疫,伍星聯很清楚,防疫這種事,僅僅靠醫生和科學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強有力的政府和一個英明果決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