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平復一下激動的心情,伸手指著面前桌上的東西問道
“你好,能看看這盞臺燈嗎“
“ok請看,不過要小心點,這是易碎品”
攤主微笑著點頭答應了。
“請放心,我不會上手,放在桌上欣賞就可以“
隨后葉天小心地將臺燈挪到了身前,開始仔細查看。
臺燈主體是一件天青色瓷器花瓶,高約三十厘米,釉色清新淡雅,非常漂亮;燈罩是英式宮廷風格的玻璃制品,金碧輝煌,造型華麗,透著股奢靡風。
如果把花瓶和燈罩分開單獨來看,會發現它們都很美,賞心悅目但這兩件東西組合在起來,卻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甚至有點不忍目睹
顯然,這是一件diy作品,水準低劣制作者將風格沖突劇烈的兩件東西強行組合在了一起。
這位作者可能是抱著廢物利用的心態,將閑置的花瓶和燈罩組合起來,省下了一筆買臺燈的開銷。
看到這盞臺燈的瞬間,葉天差點扭過頭去,實在太別扭了
但花瓶的顏色、造型,以及放射出的耀眼紅色、多層光暈,都緊緊抓住了他的雙眼,讓他片刻也不舍得移開視線。
毫無疑問,這是件價值不菲的古董
燈罩則沒有任何光芒,有一層光暈,是件稍有點藝術價值的現代工藝品。
如果熟悉中國瓷器,肯定能瞬間認出眼前的花瓶。
這是件汝窯天青釉梅瓶,高約三十厘米,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造型挺秀、俏麗,釉面蘊潤,高雅素凈,非常漂亮。
僅僅看了兩眼,葉天腦海中立刻閃現出兩句詩來。
“雨過天晴云這般顏色作將來”
宋徽宗形容汝窯天青釉的詩句,太貼切、太美了
眼前的天青釉梅瓶,無論釉色還是造型,都極其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宋代汝窯天青釉,更是中國瓷器的最巔峰之作
粗線條的老美卻未必喜歡這種清淡素雅、飄然出塵的藝術品。
暗自感嘆贊美一番之后,葉天就開始分析眼前這件梅瓶。
通體發散紅光,說明是三百年以內的古董,不可能是北宋汝窯,從光線強弱上斷代,應該是清乾隆中期仿汝窯作品。
依據梅瓶外面的光暈層數,可以肯定是乾隆官窯,跟大都會博物館的乾隆官窯光暈層數差不多。
但奇怪的是,這件梅瓶的光暈卻不穩定,有點浮的感覺。
顯然它的價值存疑
又仔細看了看外表,沒什么破損和裂痕,只有一些不當擦拭留下的痕跡,其余還算保存完好,難道是內有乾坤
想到這點,葉天立刻開始透視。
視線穿透薄薄的瓶壁,梅瓶內外頓時一覽無余。
下一秒,他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這幫死老外,太能糟蹋東西了暴殄天物啊”
葉天氣惱地暗罵了一句。
難怪他生氣,梅瓶內部有一根萬惡的電線從底部穿上來,通過小小的瓶口,接到了外面的燈座上。
看到電線的瞬間,他的心就涼透了
得又是一件被無知死老外掏洞做臺燈的古董瓷器。
帶著這種擔心和失落,他迅速看向了梅瓶底部。
果不其然,瓷器底部正中位置有個1美元硬幣大小的圓孔,電線就是從那里穿上來的。
以這段時間在博物館學到的古董知識,葉天明白,打孔位置正是乾隆官窯瓷器寫款的地方,絕無可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