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蘭花瓶底色為深鈷藍色,呈半透明狀,上面覆蓋著雕刻成七位人物的非透明白色玻璃,顏色對比鮮明,非常漂亮
白色玻璃上雕刻著的人物,只有一位可以辨認出來,長著翅膀的愛神丘比特,另外六人則無法辨認,應該也是羅馬眾神的形象。
雕刻的人物全都是赤裸或半赤裸狀,或坐、或站、或躺,姿態都很優美,閑適,形象跟那些出土的古羅馬雕塑如出一轍
這件花瓶無論顏色、雕刻、制造工藝、以及整體造型,都非常完美,充滿了迷人的魅力,是當之無愧的最頂尖藝術品。
歷史上的所有羅馬寶石玻璃制品,基本都是公元前后不到一百年之內的作品,具體是從公元前27年至公元68年。
主要作品包括花瓶、墻壁大型浮雕以及小型珠寶等等,數量非常稀少
隨著羅馬帝國克勞狄烏斯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尼祿的自殺,這種寶石玻璃制品便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直到十八世紀希臘、羅馬復古風氣在歐洲大肆流行時,歐洲才重新出現很多此類作品的仿制品。
雖然寶石玻璃制品是近兩千年以前的工藝,看似很古老,仿制卻相當困難,制作浮雕玻璃的耗時非常漫長。
仿制波特蘭花瓶最逼真的,是英國官窯威基伍德1790年的仿制作品,以及諾斯伍德1876年的仿制作品。
而制作第一件波特蘭花瓶玻璃復制品,更是花費了三年時間,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才最終得以成功,由此可見其仿制難度之高
自從仿制成功之后,波特蘭花瓶就開始被大量復制,直到維多利亞時代結束,這種仿制才終止。
而近幾十年英國人又開始大量仿制,市場上經常能看到這件花瓶的復制品,被當做工藝品在出售
除了年代久遠、獨此一件,工藝高超這些因素之外,這件花瓶還帶有很多神秘色彩,更加使得它價值超凡,為世人所注目
這件花瓶自從被發現,歷代藝術史學家就都在研究花瓶上的神秘畫面,試圖解讀這些浮雕畫面蘊含的意義。
幾百年以來,藝術史學家們對這些畫面做出的解釋高達50多種,但卻永遠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只能確定這些畫面代表著羅馬神話傳說。
現在,這個花瓶已經被奉為古典時代的一道難題,比斯芬克斯之謎更加棘手似乎永遠無法解開。
或許解不開更好,那樣就有可能減少這個花瓶的魅力
這個花瓶在16世紀末的羅馬被首次發現,此前的歷史已經無據可查,但從那以后,它所有收藏和買賣的記錄、以及去向都無比清晰。
在歐洲上流社會中、藝術品收藏領域里,這是一件所有人都非常關注,并且瘋狂追逐的無價之寶
此刻擺在葉天眼前的,就是聞名世界的波特蘭花瓶。
當然,眼前這幾個花瓶只是復制品制作比較精美而已
正品波特蘭花瓶此時正擺在大英博物館的展廳里,供人們欣賞、拍照、體會感悟羅馬帝國的輝煌,任何人都不得觸碰
之所以如此小心,是因為這件鎮館之寶在1845年就人被打成了碎片
作案者是一名酒鬼,他用一件雕塑把波特蘭花瓶和護罩一起砸了個粉碎,至于他為什么專挑這個花瓶下手,現在已經不得而知。
經過一番搶救修復之后,這個花瓶就被徹底隔絕了起來,防護非常嚴密,就連博物館工作人員都觸碰不到
這個花瓶全世界僅有一件,只要在大英博物館之外看到,那必定就是復制品,根本沒有任何疑問。
所以攤主才會失望,這個花瓶根本無法用來蒙人,除非腦子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