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緊張的,隨便跑。”
聽到張一飛回答,盧寧平也是一笑,然后繼續說道:“路環賽道的平面圖你之前也看過,這種卡丁車賽道都是大同小異,彎道類型都差不多,無非就是每個彎道的順序不同。”
“車技什么我就不多說了,只是強調一下注意對周圍卡丁車距離掌控,不要發生什么事故。哪怕最終沒受傷,對于成績也會有很大影響,盡量避免這類情況發生。”
張一飛之前在俱樂部訓練,因為其他學員水平緣故,他很少有機會模擬賽事,更多是一個人的訓練。這是他第一場卡丁車職業比賽,也是第一次面對賽道上有如此多的對手,稍有不慎情況下很容易發生碰撞,所以盧寧平才特地提醒。
“我明白。”
張一飛點了點頭,這點對于他來說并不是什么難題,上輩子他雖然主業是拉力賽車手,但并不是沒有跑過場地賽。可以說場地賽,是所有職業車手的基礎,所以這些只是基本操作罷了。
“那準備上場吧,拿個好成績。”說完盧寧平拍了拍張一飛肩膀。
就在張一飛轉身往著賽道走去的時候,盧寧平突然在背后喊了一句:“對了,我好成績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冠軍。”
聽到這話,張一飛回頭一笑道:“這也是我的標準。”
今天只是一場地區錦標賽,所以并沒有排位賽這個選項,這也是目前亞洲卡丁車運動的現狀,相比較歐洲幾十年的發展積累,還是要簡單粗暴很多。
所以今天的排位標準,就是按照車手以往成績來決定,澳島國際卡丁車俱樂部的車手,直接被放在了第一排。而張一飛之前沒有任何卡丁車賽事記錄,自然被放在了最后,跟頭車還沒跑就差了二十米。
排位就緒,一輛安全車行駛過來,所有卡丁車手跟隨著安全車進行跑圈暖胎,同時也是熟悉賽道,這是賽事的流程之一。
就如同盧叔所說的那樣,路環賽道跟俱樂部賽道并沒有本質上區別,就連長度都相差無幾。畢竟彎道類型就是那些,無論哪個賽車場都要兼顧車手訓練,所以也不會故意弄些非主流彎道,能不能感受到其中那些細微的差別,就需要靠車手自己的實力了。
兩圈賽道跑下來,張一飛心里基本上都有數,起點線后所有卡丁車都按照之前發車順序排列,每排并列兩臺,前后總共五排。
排位完成之后,所有卡丁車手都把目光看向了前方的指示燈,準備隨時起跑。
時間進入倒計時,紅燈開始閃爍起來,當綠燈亮起的那一剎那,張一飛已經一腳油門竄了出去,起步就把跟自己并列最后的對手給超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