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沒有想到,他一旦全程介入是如此的暴力激進,難怪當年保守派的普羅斯特會跟他產生理念沖突,甚至到最后水火不容的地步。
可能那個時候的邁凱輪車隊,除了塞納這種瘋狂的車手會接受科塞爾的策略,其他車手都接受不了這種把沖出賽道都不當一回事的比賽工程師吧。
不過科塞爾也確實說了關鍵點,那就是慢彎有慢彎的好處,就是速度慢風險比較低。
普通家用車輛,一百公里左右的時速要是出現什么失控意外,可能就是車毀人亡的下場。但是對于方程式賽車來說,上百公里的時速簡直就是起步速度!
哪一場F1比賽里面,起步隨便一腳油門下去,速度不會突破100km/h?
既然有如此強悍的動力,自然就要有同樣強悍的制動力,否則方程式賽車是沒法開的,那任何一個彎都減速不下來,就沒有任何競技可言性。
正是因為強悍的制動力加上足夠低的懸架底盤,讓方程賽車在高速失控狀態下,盡可能的保證車手的生命安全。
方程式賽車很危險,但得益于車手的強悍操控力,以及賽車強大的性能,越是高級別的方程式賽車,死亡率反倒是低的出奇。
F1賽道上面最后一場死亡事故,就是1994年的塞納事故。如果算上后世的話,還要加上一場2014年日本站,瑪魯西亞車隊比安奇,撞上了救援吊車,導致頭部受到重傷,昏迷九個多月后不幸身亡。
其實比安奇的死亡事故,已經跟賽車的安全性沒有多大的關系了,那個時候救援吊車正在拖走另外一臺沖出賽道的F1賽車。
理論上這種情況,在有黃旗減速提醒的狀態下,是很難出現意外事故的。
只不過當時賽道天氣惡劣,比安奇車隊的正式車手拉齊亞是一個贊助付費車手,當時贊助資金沒有到位,車隊直接讓試車手比安奇頂替參加。
賽車經驗上的匱乏加上大意,最終導致了這么一場意外,也算是F1賽事近二十年唯一的一場賽道死亡事故。
當然,現在是1999年,塞納跟拉森博格的死亡事故還沒有過去幾年,賽車的安全性跟規則保障,也遠遠沒有后世那么規范。
科塞爾的這種要求,可以被看作是賽道上面最為玩命的挑戰。
“好,我會開的更快!”
張一飛咬了咬牙,答應了科塞爾的要求。
自己上次賽道上面玩命,結果直接把命給玩沒了,回到了二十年前。
好歹自己算是經歷過一次,張一飛不相信老爺天,還能把自己再往回推二十年。
第二十一圈,張一飛賽車的速度再一次加快,用著更為極限的速度,挑戰者馬尼庫爾賽道的記錄。
不過前面的那些出現過驚險情況的彎道,這時候張一飛都已經可以非常流暢的過彎了。
可能這就是被科塞爾給“壓榨”的好處,當極限一旦被突破的時候,那么就不能再被稱之為極限了。張一飛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后面的那些慢彎,找到更快的過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