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在參考賽道數據,制定過彎路線的時候,張一飛為文華東方彎,足足準備了三套不同的過彎切線,就為了應對各種不同局面。
今天的東望洋賽道,每個路口都有榮信車隊的封鎖,可以避免突然遇到行人或者其他社會車輛。基于這種前提,過彎路線選擇上,張一飛就沒有什么好糾結猶豫的,他直接選擇了極限過彎。
只見這個時候張一飛一腳油門下去,本田NSX緊貼著水泥墻面,最極限的距離可能還不到3厘米,用外界的視線角度來看,張一飛的賽車,幾乎就跟撞到了賽道防護墻差不多。
但看起來像,并不代表會真的撞到,張一飛的賽車用著堪稱極限的方式,通過了東方文化彎道。
后車的安組利,自然是把張一飛過彎操作,也看到清清楚楚。特別是當他看到張一飛用著不足3厘米的間隙極限過彎,更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安組利在東望洋賽道上跑過不知道多少回了,他的最巔峰記錄,也就是距離文華東方彎水泥防護墻5厘米的位置過彎。張一飛一個從來都沒有在東望洋賽道跑過的人,能做到3厘米的驚人尺度,這實力到底有多強?
只不過這種時候,沒時間讓安組利去感慨張一飛的實力,他不想在這個彎道被張一飛甩開很多,于是用著幾乎相當極限過彎方式。
結果意外的一幕發生的,安組利完全沒有辦法達到張一飛的那種恐怖精準度,甚至車頭還擦到了墻壁。
這種差點要撞車的局面,讓安組利被迫反打方向盤進行搶救,不得不說安組利經驗還是有的,成功把賽車從失控邊緣給拉了回來。
這一系列操作帶來的后果,就是安組利賽道走線極其失敗,一個文華東方彎,讓他被張一飛給甩開了一大截!
“OHMYGOD,同樣是在文華東方彎,張一飛的極限走線,可以說完全碾壓了安組利,現在雙方的車距被拉開接近20米。”
觀測點的消息傳來,說出了一個讓現場車手都感到有點不可思議的局面。
之前有人支持張一飛,也有人支持安組利,但是總體來說,基本上所有人都認為,這將是一場旗鼓相當的賽事,沒有哪一方能占據著碾壓的優勢,都有獲勝的希望。
但是現在看來,這種想法可能并不成立,張一飛所展現出來的實力,已經碾壓了安組利,第一個彎道就甩開了20米,后面還怎么跑?
“太強了,真沒想到會出現碾壓的局面。”
“其實應該想到的,F1車手,終究是F1車手啊。”
“沒錯,能在歐洲賽道站穩腳跟,并且創造奇跡從初級方程式進入F1車隊,怎么可能沒有驚人的實力?”
“我們都太小看車手飛了,他可能已經是中國最強的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