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輛新車你有沒有問題?”
科塞爾站在張一飛旁邊,看著眼前這輛Dalra賽車問了一句。
“沒問題。”
張一飛依然是給出肯定的答案,其實說起來也是緣份,張一飛當初在港島接受卡丁車訓練的時候,盧叔托人從意大利運回來的車架,就是Dalra旗下公司制造,也是世界最為頂級的卡丁車架。
“沒問題就好。”
科塞爾點了點頭,其實他心里面也沒有覺得這是多么大問題。
這輛車的氣動布局跟操縱方式,基本上跟之前的雷諾賽車一模一樣,幾乎不需要什么特別的適應過程。
要知道很多F3賽事,用的就是雷諾或者福特公司提供的初級方程式賽車,只是在動力上面做出更改。要是連這點改動張一飛都很難適應的話,就代表著他沒有足夠實力。
“對了,這次F3賽車選擇的是超軟胎,以及高下壓力調校。練習賽的后半程,你多注意一下輪胎的抓地力變化,如果衰退過快的話,正賽要考慮換胎。”
“嗯,我明白。”
之前張一飛使用過一次超軟胎,并且效果還不錯。但是東望洋賽道因為是街道賽的緣故,路面的瀝青標準達不到賽道級,而且本身就是普通馬路,粗糙程度也要遠遠超過專業賽道。
這樣的路面環境,對于超軟胎的磨損速度,要大于專業賽道。
正常情況下,超軟胎跑半個小時的專業賽道,可能勉強夠用,后期哪怕抓地力下降,但是也不是一下變得沒抓地力,有著一個衰減的過程。
但是粗糙路面,后期輪胎壁過薄的話,就不單單是抓地力的問題了,還有一定的爆胎風險。東望洋賽道上面,不止一次出現過爆胎事故,科塞爾要把這種風險考慮進去。
科塞爾囑咐了幾句之后,就沒有再說什么了,因為張一飛現在也不是什么菜鳥,很多東西他都自己心里面有數。
當一名年輕車手逐漸成長起來,科塞爾就該慢慢回歸到自己比賽工程師的身份,而不是像之前“教練”那樣,指導張一飛怎么開車。
隨著比賽時間開始臨近,道路兩旁跟看臺上面的觀眾,已經可以用“爆滿”這兩個字來形容了。
格蘭披治大賽車,本身就是港澳地區唯一的賽車盛會,所以每年這個時候,港澳的民眾都會來到現場觀戰。
因為只有來到現場,親身感受賽車以數百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呼嘯而過,耳邊聽著來自引擎的咆哮聲,才能真正的體會到賽車運動帶來的速度與激情。
今年的熱度就更甚以往,因為張一飛的宣布參賽,就連很多內地的觀眾跟車迷,都來到了東望洋賽道。
以往張一飛的名字,對于內地的觀眾來說,都只是電視上面的一個名字。他們沒有看過張一飛賽車,甚至張一飛都沒有在國內跑過一場職業賽事。
就如同橫空出世一般,當央視報道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原來咱們中國也有一位這么強的方程式車手,還用奇跡一般的方式進入到F1車隊。
這一次張一飛澳島參加格蘭披治大賽車,對于很多內地的車迷跟支持者來說,他們將有機會親眼見證,這位目前中國最強的車手,在亞洲最危險的賽道上面,迎戰著世界頂尖的F3車手,到底能展現出怎樣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