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飛簡短的回了一句。
幾乎就是在張一飛話音落下的瞬間,四個輪胎的更換步驟已經完成,前后千斤頂技師同步離開。
見到這一幕,查理把手中的指示牌翻了個面,從正面“停止”的單詞,變成了背面的“換擋”。
這個單詞是告訴張一飛,把賽車從空檔掛入一檔,準備發車。當查理確定所有工作已經完成,并且出站線路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他會把略微橫放的指示牌抬起,這個時候賽車就能出維修站,開回賽道繼續征戰。
所以當張一飛看到頭盔面前的指示牌抬起之后,他直接一腳油門下去,賽車開始提速沖出維修站,繼續在賽道上面進行試跑,等待著第二輪進站訓練。
整個進站過程,可以說沒有絲毫多余的動作,所有的維修技師,都如同一個整體般的極致配合。這就是為什么F1賽事的團隊配合,會被當成團隊合作的典范。
就是因為這種幾十人毫秒不差的極致分工,已經超越了賽事本身,給人帶來一種團隊協作的美感!
看著張一飛賽車順利的出站,車隊技師團隊都發出歡呼聲音,雖然這對于他們來說,已經算是職業生涯里面再常規不過的操作。
但是今天不單單是新人車手,而且團隊里面還有兩名新人技師,能做到順利完成進站訓練,沒有出現任何的失誤跟遺漏,自然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不過維修站里面的普羅斯特跟科塞爾,卻沒有因為這點小小成功而歡呼雀躍。
“普羅斯特,你們車隊換胎進站的平均時間是多少?”
“3.1秒。”
普羅斯特簡短回了一句。
3.1秒?這個平均速度倒是讓科塞爾有點意外,因為邁凱輪這種巨頭車隊,平均進站換胎時間,也就是3.1秒,并沒有跟普羅斯特車隊拉開差距。
當然,這是快十年前的老黃歷了,F1換胎時間是不斷的在進步,從五十年代的1分10秒,進入到九十年代的3秒左右。可能再過十幾二十年,最快的換胎時間將進入到2秒的范圍。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后世由紅牛車隊保持的最快進站記錄是1.923秒,已經突破的2秒的境界,用眨眼功夫來形容,還真不是什么夸張詞匯。
“飛剛才的進站用時3.9秒,進站剎停非常精準,不過出站發車的反應慢了。還有就是技師團隊的配合沒有達到極致,慢一點可能是阿虎跟跟陳志的問題,但慢了0.8秒,應該是整個技師團隊都有問題。”
科塞爾一針見血的指出剛才進站練習的關鍵點,慢一點可以說是因為新人加入,導致團隊配合不熟練。
但是慢了0.8秒,這就不是正常范圍了。正賽中這種時間浪費,可能就意味著一個位置,甚至是幾個位置的落后,這對于講究極致的F1運動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