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位賽結束后的第二天早上,就發表了一篇名為《F1圍場驚現黑馬,中國新人的極限到底在哪里?》的專題文章。
文章內容介紹了張一飛職業經歷,突出他能在排位賽取得好成績的離奇性,并且把張一飛稱之為F1新賽季的頭號黑馬。
同時報道中還提出一個反問,那就是中國車手到底能否把這種水準保持下去,還是最終成為“曇花一現”?
這種反問的提出,某種意義上算是一種隱喻,表明他們并不信任張一飛的有絕對的實力,目前排位賽的成績,大概率就是張一飛的極限!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這篇描寫張一飛的報道,內容里面卻大幅度稱贊了一波蒙托亞的實力,認為印地500的冠軍,放在F1里面也完全有奪冠的實力。
這種莫名其妙的的對比,就不由讓人懷疑報道的真實原因,它到底是想稱贊張一飛,還是想要吹噓蒙托亞,或者更為隱蔽一點,它其實是想要宣傳印地500賽事?
很多人都不知道,世界上除了國際汽聯旗下的方程式賽車,還有一個相對來說“非主流”的賽事,它就是由美國汽車協會主辦的印地方程式賽車。
歐美很多時候都被統稱為一家,但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都不是那么心甘情愿的當一個小老弟。對于歐洲來說,老子祖上富過,是你美帝的爸爸!
但是對于美帝來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你們通通都是一群小老弟,都要接受我的領導。
這種競爭,某種意義上延伸到了賽車上面,國際汽聯主導的方程式賽事,基本盤在歐洲,然后發展到全世界,成為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主要賽事。
不過美國汽車協會卻不想受到國際汽聯的領導,于是他們開創了屬于自己的賽事,這就是印地系列賽。
相比較國際方程式,印地賽事的投入成本更少,賽車風格更加狂放粗野。但是在車手水平跟科技含量上,就要落后于國際方程式了。
美國一直都想要推廣自己的印地系列塞,這樣就能在賽車甚至是汽車工業領域,掌控絕對的話語權。所以作為美國喉舌,自然報道內容會偏向于印地系列賽。
雖然報道里面夾帶了不少私貨,但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主流媒體之一,它的這篇報道,還是引發了一場輿論轟動。
很多人知道都不知道,原來中國還有方程式車手,結果現在一看報道,不得了啦!中國不單單有方程式車手,都已經跑進F1,還在揭幕戰排位賽中,取得了第六的好成績。
這種感覺,就好比非洲哪個山窩窩里面,突然殺出一個乒乓球選手,在中國全運會預選賽上,挫敗一種中國乒壇頂級高手,以預選賽第六的成績殺入了總決賽。
所以這篇報道,甚至給很多不是那么關注方程式的普通人,帶來了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特別是一些關于賽車的BBS里面,涌現進入很多好奇的新人,開始詢問關于中國車手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