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飛進來了,后臺幾名F1車手紛紛打起招呼,跟澳大利亞車手巡游那種“孤立”場面完全不同。
可能這種轉變,是跟所處的場地有關系,但更多還是因為張一飛在阿爾伯特公園賽道上的成績,贏得了其他車手的尊重,他們才愿意跟這個中國新人交流。
輪到熊龍的死后,他看著張一飛,表情有點僵硬的點了點頭,算是打過招呼了。而張一飛也沒有小氣,反倒是朝著他揮了揮手,算是回應。
其實張一飛心中,并沒有把對熊龍有多大敵意,一方面是因為對方華人的身份。怎么說從親密度上,總要比歐洲白人車手強點吧。
而且面對一些優越感強烈的歐洲車迷歧視時候,他們才不會管你是中國人還是馬來西亞華人,通通都是ese。
曾經有位偉人說過一句名言: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對象!哪怕就是雙方團結不起來,也沒必要窩里斗。
只是很可惜,熊龍不這么想。其實冬測輸了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他身處米納爾迪車隊,經常受到馬杜的拱火跟抹黑,自然是放不下跟張一飛的這個結,所以就出現這種不對付的場面。
F1是一個講究效率的地方,采訪車手們到齊之后,就被工作人員給帶到了前臺。
此刻新聞發布臺上面,已經擺放好五張椅子,下面一片密密麻麻的記者。作為東南亞體育的盛會,不單單是馬來西亞本土記者,就連新加坡、泰國、印尼等等國家,都派了記者過來采訪。
甚至就連中國的新華社,都派了駐東南亞的特邀記者過來,第一時間向國內傳遞關于張一飛的最新消息。
當五名車手從后臺走出來的時候,下面閃光燈亮的簡直如同白晝,甚至很多人還發出了激動掌聲。
“熊龍!”
“Alex(熊龍英文名)”
“馬來西亞的驕傲!”
“加油,熊龍,早日成為正式車手!”
“希望能在練習賽看到你駕駛賽車的身影!”
各種歡呼聲音響起,甚至是超越了對舒馬赫的關注,不愧是本土作戰,而且還有著馬來西亞首位F1車手的頭銜,熊龍此刻在東南亞的關注度,真是非常的高。
面對這些支持聲音,熊龍也是不斷揮手鞠躬致意,能從他臉上的表情看出來,此刻他內心的激動。
畢竟作為一名第三車手,每一站賽事都只能看著正式車手在賽道上拼搏,看著他們享受掌聲跟歡呼,而自己就如同影子里的那個人。
但是現在的場景,給了熊龍很大的歸屬感跟榮譽感,甚至讓他眼眶都有點濕潤了。
五名車手開始依次入座,接下來就是記者采訪時間,跟常規的一些新聞發布會不同,F1車手的賽前發布會,像是一場訪談,車手們可以輕松的回應跟聊天,沒那么多條條框框的約束。
臺下一名皮膚略顯黝黑的記者首先提問,他站起身來朝著熊龍問道:“Alex,我是馬新社的記者,眾所周知你是F1的新人,請問你現在適應的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