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萊西的調校方案不錯,我感覺很合適。如果等下進站要調校的話,最好是調整一下變速箱齒輪比,加強低擋位下的扭矩跟爆發力。”
不得不說,很多時候老將的存在,并不是沒有道理。可能他們在激情跟潛力上,已經不如很多的新人了。但是在賽事經驗跟應對突發狀況上,要遠超新人很多。
根據阿萊西賽道反饋做出來的調校,賽車的穩定性跟輪胎抓地力都感覺不錯。張一飛目前的憋屈感,更多是雨天氣候所帶來的因素,而不是賽車本身調校問題。
唯一需要加強的,就是張一飛反饋的變速箱齒輪比問題,雨天速度相對較慢,特別是在彎道更需要頻繁的加減速,防止一腳油門過大,直接就沖出賽道。
所以更需要加強低扭跟提速,讓出彎速度更快一點。同時低扭的增強,也能在賽車出現失控的情況下救車。
因為高速度狀態下的失控,絕對不能靠著剎車來挽救,而是需要不斷補油維持動力,通過油門的控制,讓賽車恢復自己的行車軌跡,低扭的作用就更明顯了。
“OK,等進站指令發出后,工程師將調整變速箱齒輪比。”
亨利的聲音再度傳來,他聽到張一飛沒什么大問題,心中之前那塊沒有反饋的大石頭也就放下了。
不過站在亨利旁邊的科塞爾,臉上的表情就不怎么好看了,因為張一飛技術檢測圈的表現,遠遠達不到他的要求,不過科塞爾并沒有表達出來。
賽車的調校基本上沒大問題,而變速箱齒輪比更改,這不用急于一時,加上車隊也沒有發出進站指令,所以張一飛的技術測試圈時長,比之前阿爾伯特公園賽道長很多。
他也沒有著急回維修站,想著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多熟悉一下雪邦賽道跟體驗雨戰的感覺。
就這樣不知不覺中,張一飛開了差不多十幾圈,但就在這個時候,一輛賽車從旁邊呼嘯而過,而且貼的非常之近,兩輛F1賽車間隔距離,可能還不到二十厘米。
要知道雪邦賽道,保持著F1一項賽道記錄,那就是賽道寬度高達22米,是所有F1賽道里面最寬的。
所以理論上來說,除非是彎道搶線,否則直道上完全不會挨這么近。而且練習賽又不是正式比賽,加上雨天很容易發生撞車風險,所以場上車手就算是超車或者從維修通道出來,大家都默契的保持著車距。
張一飛這個時候轉頭看了一眼,首先引入眼簾的是那白綠涂裝,然后看到了車頭的25號數字。
正賽中只有22名車手,一般賽車編號都是從1到22的數字里面選擇,大于這個數字,基本上都是備用賽車或者第三車手。
不用看頭盔下的車手是誰,從這些因素上都能猜測出,對方就是米納爾迪的熊龍。
如果說第一次張一飛還沒打算較真,那么這一次,張一飛開始有點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