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塞爾沒有跟張一飛廢話,無論輸也好,贏也好,他曾經在邁凱輪車隊的職業生涯,已經見識過太多。
哪怕就是強如塞納,職業生涯后期階段,也被初入車壇的舒馬赫給瘋狂追趕過。這種感覺就像是幾年后,舒馬赫被阿隆索給打破了自己的“壟斷”地位一樣,F1車壇里面沒有永遠的長勝將軍。
失敗看多了,自然不會像新人那樣重的勝負心,張一飛還是太年輕了一點,當他在F1圍場里面磨練幾年,擁有了“老油條”心態之后,就不會在意這點小小失敗。
聽到科塞爾這句話,張一飛也沒有再繼續糾結跟巴里切羅練習賽上的這場對決。
練習賽跟正賽不同,看中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剛才面對巴里切羅巨大的壓力,逼出了張一飛很多在英特拉格斯賽道的極限操控。
這些極限操控帶來的信息,對于張一飛來說是一種極其寶貴的經驗。不但能更好的調校賽車,也能對日后的正賽打下堅實基礎。
所以說人都是逼出來的,要不是巴里切羅瘋狂給壓力,可能張一飛三場訓練賽,都不會這么的極限跟玩命。
車隊休息室里面,張一飛跟策略組成員都站在顯示器面前,上面播放著剛才張一飛跟巴里切羅對決的錄像。
科塞爾這個時候指向一個張一飛騎上路肩的畫面說道:“硬懸架抗沖擊力還是不行,雙叉臂沒有足夠的緩沖空間,相當于跟車架剛性連接,超過上限數值后就開始變形。”
說完這句話后,科塞爾轉身朝著張一飛問道:“對了,賽道路面狀況的顛簸,你覺得嚴重嗎?”
“算是比較明顯,能清晰的感受到路面變化,而且長時間的細碎顛簸加上左彎,對于頸椎的壓力很大。”
張一飛這次沒有一味的逞強,而是說出了自己在英特拉格斯賽道的感受。
整條賽道的路面狀況,比他之前想象的要差了不少,經歷過98年經濟危機之后。不單單是阿根廷的蓋爾維茲賽道直接倒閉關門,英特拉格斯賽道的運營狀態也受到很大沖擊。
最基本的賽道路面維護上面,賽道管理方就做的不夠,路面狀況用F1的標準來形容,可以稱得上“爛路”這兩字。
剛才張一飛在賽道上跑了不到4圈,就已經能感受到賽道的顛簸。而英特拉格斯賽道的賽程圈數設定為71圈,后面哪怕自己年輕力壯,估計都會有點吃不消,最硬懸架這種調校肯定是不行的。
聽到張一飛的賽道反饋,科塞爾朝著身旁的首席技師查理說道:“下一次賽道調校,懸架硬度下調兩個度,并且空氣套件調整為中等,加強直道上的極限速度。”
“明白。”
查理點了點頭,科塞爾的調校方案,就是在做著一種平衡。
懸架軟了,直道速度低了,就降低空氣套件帶來的下壓力,讓賽車能更快的提速。
當然,這樣的缺陷就是彎道可能空氣下壓力不夠,過完速度要比之前慢一些。但是懸架軟了,相應的就是提升了輪胎的機械抓地力,又彌補了空氣下壓力的不足。
這就是為什么,一名有著豐富經驗的比賽工程師,在車隊里面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哪怕就是老板都不會輕易干涉首席比賽工程師的決定。
就是因為他們能最快的調整賽車對于車手跟賽道的適應狀態,并且給出最合理的策略跟計劃,為勝利打下基礎。
而這方面,科塞爾是其中的佼佼者,參與了當年邁凱輪王朝的崛起。無論什么情況下,他都能第一時間給出最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