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到你電話之后,就直接去見了霍先生,他對于你的想法很支持,也認同收購一支F1車隊,能推動發展國內的賽車運動跟汽車工業。”
“但是三千萬美金的資金需求實在是太高了,霍先生旗下產業也跟汽車工業方面沒關系,所以他以體育基金的名義贊助你,上限金額是一千萬美金。”
一千萬美金嗎?
聽到這個數字,張一飛心里面并沒有失望,相反他很感激霍先生能這么快就做出決定。
霍先生是港島最著名的“紅色”資本家,從七十年代開始,就創建了個人基金會,開始往內地捐獻,累積投入高達六十多億港幣。八十年代成立專門的體育基金會,支持國內的體育場館建設,以及對于運動員的資助與建立。
比如說08年的燕京水立方,最大的一筆民間捐獻,就是來自霍先生旗下的基金會。
所以霍先生的鼎力幫助,這是在張一飛預料之中,否則盧寧平也不會首先去找霍先生。只是張一飛沒有想到,霍先生會以體育基金的名義贊助,而不是公司名義。
要知道體育基金是非盈利基金,屬于賺了沒份,虧了純虧的那種。而且拿出一千萬美金之多,這更是需要胸懷家國情懷的企業家才能做到,所以說霍先生最終能得到國葬級別的待遇,并不是沒有原因的。
“盧叔,找個機會我想當面感謝一下霍先生。”
“嗯。”
盧寧平點了點頭,然后繼續說道:“后面霍先生又幫我引薦了一些港島企業家,其中包括之前贊助過的郭氏集團。不過大多數對于收購F1車隊的方案并不熱衷,少數有想法的,也有著很多顧慮。”
“因為這一切的前提,都要按照你預想的過程發展。比如普羅斯特車隊是否真的會出售股權,價格又是否會按照你預計的那樣低廉等等。”
“甚至買下股權之后,還要考慮下個賽季車隊有沒有競爭力,因為成績關乎著車隊的未來發展跟盈利。你應該知道商人都是逐利的,想要讓他們投資控股,就必須要展現出吸引力跟價值。”
“我明白。”
張一飛回應了一句,港島像是霍先生這樣的企業家終究是極少數的,大多數都是純粹的資本家。特別是在港島這種特殊體制之下,什么家國情懷那一套完全不管用,想要他們投資,就必須給出實打實的利益。
對于這種想法,張一飛不會站在什么道德制高點去指責,甚至可以說理解。畢竟商人逐利,總不可能畫個大餅,就讓別人真金白銀的把錢砸進去吧,這才是絕大多數資本家的正常心態。
不過張一飛對于自己的標準,是永遠都不做這樣的人,否則他就安心當一個車手,功成名就之后退役,而不是現在去做這些,看起來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人,終究還是要有一點情懷的,特別是在經歷過一次生死之后,張一飛明白人生有太多更有意義的事情。
說實話,如果不是現階段內地民營車企,都是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沒這個野心跟實力去F1建立自己廠隊。否則張一飛優先考慮對象,絕對不是港島的資本家,而是內地的車企。
因為F1很多技術都是劃時代的,隨隨便便領先民用車二十年絕對不是什么夸張說法。可能入股之后,受限于很多法規跟專利因素,想要搞點技術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