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斯特車隊維修站,維修技師迅速的按照之前張一飛的賽道反饋,進行賽車調校。
而科塞爾也是拿著戰術板,對張一飛剛才測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快速指導。
“A1賽道上九十度以上的急彎比例超過百分之五十,你對于剎車點的把控太不精準,特別是在下坡直道上的急剎,已經磨損到底盤的木塊。”
“練習賽僅僅跑幾圈就開始磨損,是絕對沒有辦法撐過正賽71圈,如果違規將被罰時,甚至取消成績,所以你必須要跟更精準的找到最佳剎車點。”
“如果做不到的話,可以考慮適當提升賽車底盤,減少急剎狀態下,車身姿態變化的影響。”
科塞爾指出的問題,張一飛其實也已經在駕駛過程中感覺到了。
雖然這個時代沒換上鈦合金釘子,而是使用熔點比較高的金屬鎢釘,沒有那種托底后火花四濺的場景。但是作為一名F1車手,如果連托底的都感受不出來,那簡直就是在說笑話。
調高賽車底盤,是可以避免托底帶來的處罰,不過這幾圈駕駛下來,張一飛是絕對不會接受這個方案的。
因為賽車底盤調低,不單單只是速度更快,還有穩定性跟防側傾方面的優點。張一飛很多時候一個高速彎過去,傳感器上的G值頂點,已經高達3.8!
也就是說,在某些彎道上,張一飛要承擔自身體重3.8倍的離心力。這個數字是非常恐怖的,幾乎已經可以比肩戰斗機轉向級別了。
如果調高底盤,就意味著彎道側傾將加大,穩定性跟操控變得更加困難。
剎車點跟過彎路線,還能靠著個人車技水平來解決,而轉向G值這些物理定律,是無法靠著人為方式改變的。本來普羅斯特賽車的性能就不夠,彎道上張一飛必須要跑出絕對的優勢,才能彌補直道上的落后,他不能再接受任何的削弱!
“科塞爾,依然最低底盤調校方案,我能解決操控上的問題。”
“你確定?”
“確定!”
“OK,就按照原有底盤調小,繼續最低風阻下壓力。另外縮短二三檔之間的變速箱齒輪行程,出彎加速度不夠快。”
“嗯。”張一飛贊助這個調校方案,并且還補充道:“轉向空余再減少一點,我需要更精準。另外剎車跟油門反饋力道調低一點,踩著有點累。”
F1剎車力道最高能超過70公斤,但這并不意味著,你每一條踩下去,都要用70公斤的力量。
這個剎車力道的反饋是線形的,踩的越深,需要的力量才越大,只有踩到底的時候,才會達到剎車反饋力量的峰值70~80公斤這個數值。
其實民用車剎車的調校原理是一樣的,踩死剎車的力道,能明顯的感到比剛踩下去要重許多。只不過F1要求更加精準,而且踩死剎車導致輪胎抱死的后果很嚴重,所以才會把末端力量調校的如此驚人,避免車手輕易踩死剎車的局面發生。
之前的那些賽道,對于急剎的要求,沒有A1賽道那么高,所以力道相對來說小一點。
但是奧地利的A1賽道,有幾個超過300km/h的急剎車,接近于要把剎車給踩死了。張一飛受傷的又是右腳,雖然現在已經恢復的差不多,但是幾天訓練賽跟排位賽后,又要面對接近兩個小時的正賽,他真怕這條腿扛不住如此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