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泰國車手不行,最強的日本車手也不行,直到中國車手張一飛征戰F1圍場,才終于有一名亞洲職業車手打破了賽道壟斷記錄,這絕對是歷史性的時刻!
有人歡呼,就自然有人跟吃了檸檬一樣酸溜溜的。
現場的一些威廉姆斯主場觀眾,還有那些白人至上的優越人士,忍不住就開口嘲諷。
“一個賽道記錄而已,高興的跟什么一樣,先拿到冠軍再說吧!”
“比賽還沒結束,飛的圈速就一定是賽道最快記錄嗎,我相信等下舒米、蒙托亞、甚至是巴里切羅、庫特哈德都有機會,他們才是目前賽道上最強的車手。”
“前幾年橫掃賽道記錄的維倫紐夫現在都不行了,別高興的太早了!”
“一群中國土包子。”
這些嘲諷的聲音不小,但是現場的中國觀眾卻絲毫不在意,張一飛這一路走來,受到的質疑跟嘲諷還少了嗎?
他們始終相信,張一飛最終能用自己的成績,去回應這些冷眼與嘲笑。現在看臺上那些為張一飛鼓掌的歐洲車迷,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嗎?
賽道上的張一飛,并不知道自己已經在正賽里面打破了賽道記錄,科塞爾也沒有跟他進行通話告知這個消息。
但是他其實能隱約感覺到,自己跟舒馬赫的差距是在縮小,跟后面追趕的蒙托亞差距在拉大。能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比他們跑的快!
比蒙托亞要快,張一飛沒感到多么意外,他承認蒙托亞很強,算得上是F1圍場里面的一流車手。不過張一飛從來不認為自己比蒙托亞要差,最多旗鼓相當。
這次自己準備的更加充分,能超越蒙托亞并不是什么意外事情,甚至難度還不如之前的巴西大獎賽。
畢竟那條美洲賽道,才是蒙托亞真正的主場。
不過能縮短跟舒馬赫的距離,張一飛就有點沒信心了,甚至陷入了一種自我懷疑。
這到底是我發揮的比較好開的快,還是舒馬赫出現什么問題開慢了?亦或者說,這是自己的錯覺,其實雙方距離并沒有拉近?
但是作為一名職業F1車手,對于距離的把控是最基本的要求,哪怕就是幾厘米的差距都要判斷出來,這種明顯的距離縮短,怎么可能感覺出錯?
“科塞爾,我是不是縮短了跟舒馬赫之間的距離?”
“是的。”
“那拉近了多少?”
“大概有那么幾秒吧。”
聽到科塞爾這個回答,張一飛差點沒有一口老血噴出來。自己總共就跟舒馬赫差了沒幾秒,科塞爾這說了不等于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