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并不是普羅斯特所獨有的思維,確實是目前中國還比較菜,就跟后世我們看非洲的感覺差不多。
“我可以考慮用中國技術人員,但必須要保證他們能達到要求。”
“沒問題,他們遠比你想象中更強。”
張一飛滿口答應下來,先把人塞進去再說,畢竟在有技術隔離協議下,能這么快就放進中國技術人員,已經算是很大的突破了。
得到普羅斯特的同意,只是一個開始,2000年的華利集團才起步沒幾年,他們是否有足夠的技術人員,張一飛心里面還真是沒底。
畢竟方程式賽車這種高技術含量的東西,真靠湊合是不行的,哪怕不是設計,任何一個零件定制加工,出現精度上的細微問題,都可能導致比賽的失利。
張一飛目標跟合作的一切前提,都是建立在普羅斯特的崛起之上,要是車隊跑不出成績垮了,那就真是完犢子了。
所以張一飛連夜面見了華利集團歐洲特派員王剛,跟他說了自己的想法,以及跟普羅斯特的談話內容。
但是王剛聽了之后,興奮之余卻有著一種深深的憂慮,因為進度發展的太快了,完全超乎了之前慢慢滲透的計劃,有種一口吃成胖子的感覺。
“一飛,這確實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但是卻在華利集團的計劃之外。你也知道,我過來的主要目的是籌建歐洲研發中心,目前已經選址完畢,跟一些汽車工程師正在進行洽談。加上之前的兩千萬美金入股普羅斯特車隊,華利集團現在的資金非常緊張,我們抽調不出來如此多的技術人員。”
王剛說出了目前華利集團的難處,按照原本的規劃,是華利集團在歐洲建立研發中心,累積一些汽車研發方面的資本,然后通過董事會協調,跟普羅斯特研發中心進行合作研發。
這個過程是漫長的,甚至號稱華利集團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果現在張一飛卻跳過了這一環,直接上馬進入普羅斯特賽車研發中心,華利集團的力量太弱小了,簡直心有余而力不足。
“你們沒有這么多人,就想辦法從目前國內其它車企找人,比如說老牌的一汽、上汽、東風等等,挖不動他們就挖簡單點的,比如說奇瑞、江淮什么的。”
“沒錢挖就去銀行借,借不到就拿資產去抵押,可能我說的方式簡單粗暴了一點,但道理是這么個道理,就看你們敢不敢做了!”
張一飛不是什么商業人才,所以也說不出什么商業理論,他本身就是簡單粗暴的人,但是話糙理不糙。
當年華利集團鯨吞沃爾沃,都敢全副家當砸上去,湊集了18億美元的資金,完成了蛇吞象,得到了上萬件汽車相關專利,讓自己從一個小嘍羅,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
并且后續用了9年時間,終于在19年10月7號,發表了發動機業務合并通告,標志著對沃爾沃最后一項技術壁壘的吸收。
現在可能只需要區區幾千萬美金,就能讓華利集團徹底上一個臺階,如果連這點破釜沉舟的勇氣都沒有,那張一飛就太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