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賓館里面,張一飛看了一眼前臺上方掛著的時鐘,已經是美國時間中午十二點多了。
他大概七點多到的酒店停車場,沒想到就是閉目養神一下,直接睡了接近五個小時。確實奔波的時差加上一晚沒睡,張一飛太疲憊了。
亨利就坐在酒店大堂里面,看到張一飛進來,他靠過來遞了一張房卡說道:“你住16樓的507房間,進去好好洗漱準備一下。”
“另外《時代周刊》的采訪區在2樓會議室,現在差不多已經布置好了,你速度盡量快點。”
“我知道。”
張一飛點了點頭,接過房卡后就直接坐上電梯,他一向是個效率、以及簡單粗暴的人,所以不喜歡遲到讓別人等待太久。
回到房間張一飛簡單捯飭了兩下,然后換上了一身衣服,就前往酒店二樓的會議室。推開門進去,這里面已經站了十幾號人,各種打光、收音、拍攝裝備都擺放整齊,就等著張一飛進來采訪。
看到張一飛走進來,《時代周刊》的采訪主持人托馬斯,走上前來主動問好。
“你好,飛,歡迎你接受《時代周刊》的訪問,我是這次的采訪主持人托馬斯。”
“你好,很感謝貴刊對于我的采訪。”
張一飛也是客氣的打了聲招呼。
“飛你還需要準備什么嗎?比如說對稿,如果沒有的話,我們的采訪就可以開始了。”
“沒有,隨時可以開始。”
任何媒體采訪,只要關系不是太差,或者媒體方想要博人眼球,基本上都有對稿環節。
該問什么、該如何回答,雙方都有一個底線。甚至有些要求比較嚴格的明星,在媒體發布之前還會審稿,防止出現一些不利于自己的言論。
以《時代周刊》的地位,審稿是不可能的,但是一般對稿還是會有的,所以主持人托馬斯詢問了一句。
“飛,你跟外界評論的性格還真是一樣。”
聽到托馬斯這話,張一飛只是笑了一笑,沒有做出解釋。
其實他不對稿的原因,除了性格方面因素之外,就是張一飛很明白話語權不在自己手上,對稿其實意義也不大。最終發表出來是什么東西,就是看《時代周刊》的節操了。
不過相比較其他八卦媒體,《時代周刊》的底線還不算太低,至少在張一飛的印象之中,只要不是意識形態的東西,還在接受范圍之內。
“那好,我們就正式開始了。”
托馬斯提醒了一句,然后場務開始打板,《時代周刊》的采訪正式開始。
“張一飛先生,首先感謝你接受時代雜志的采訪,作為奧地利大獎賽的新晉F1冠軍車手,你對于美國大獎賽的看法跟目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