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道內側的蒙托亞,哪怕就是在最緊張的切彎過程中,他也始終分出一部分注意力,關注著想要外道超車的張一飛。
當看到對方有點不受控制的朝著水泥墻方向沖去,蒙托亞心中有種勝利者的快感,同樣也有種失去對手的遺憾。
如果拋開勝負跟恩怨,賽道上中國小子將是一個很好的對手,他的駕駛風格跟對于勝利的渴望,蒙托亞也覺得很欣賞。
但是很不幸,張一飛是自己的對手,并且還是戰勝過自己的對手!
失敗者的不甘、憤怒、羞辱等等情緒,遠遠超過了那點對手的欣賞。競技體育看中的只有冠軍,只要自己能贏得這場比賽,中國小子是死是活,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就在蒙托亞認為自己勝券在握的時候,突然發現張一飛并沒有如同預料之中一樣撞上水泥防護墻,而是在撞墻的邊緣穩住了!
這一幕讓蒙托亞如同被閃電擊中了一般,他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張一飛利用速度優勢,后尾翼都快要越過自己前輪了!
賽車切彎過程中什么時候開始加速,一般情況下都是以經過彎心點開始,而不是等到整個彎道出去之后,才加速出彎。
張一飛此刻出彎速度比自己更快,一旦彎道徹底過去,將代表著對方超車成功。蒙托亞真是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自己在印地主場賽道上的標志性13號死神彎,會被對手給外道超車了!
不行,我一定不能輸!
蒙托亞心態開始陷入了一種瘋狂,甚至惡向膽邊生。他沒有再按照之前的彎道切線,而是猛的一下變道,朝著張一飛的方向沖了過去。
他的意圖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就是打算在彎道上撞張一飛,
以現在張一飛距離賽道邊緣防護墻不過幾厘米的邊距,別說是直接撞擊了,哪怕只是輕輕一碰,張一飛的JS53賽車,都絕對會跟水泥防護墻來個“親密接觸”。
勝利面前,不折手段,哪怕就是蒙托亞這個以往形象,一向比較豪爽粗獷的印地車手,都不得不使用這種卑鄙的方式。美國主場賽道上,只要能贏,他愿意承擔任何罵名!
看到蒙托亞突然走線異常,快速朝著自己靠近,張一飛也不是什么傻白甜,對方心里面想什么,打算做出怎樣的舉動,他能猜測到大概。
說實話,哪怕就是能猜到蒙托亞想要做什么,他內心里面都有點震驚的。
畢竟之前車手在賽道上的惡意撞擊,都是在有緩沖區,或者是相對“安全”的情況下,把對手給推出賽道。這種事情很多頂尖車手都做過,而且在二十一世紀之前,就連指責的聲音都沒有多少。
比如說八十年代塞納跟普羅斯特之爭,這兩個人簡直就是明目張膽的撞車,賽后更是直接承認。結果不但沒有處罰,相反車迷們還異常興奮,認同這種行為,放言就應該這樣睚眥必報。
舒馬赫也是多次做過這樣的事情,后面更是受到了國際汽聯的懲處,被很多車迷指責為“不擇手段”。
不過舒馬赫也沒有給對手造成什么傷害,都是在低速彎道去做,把對手送入砂石緩沖區,而不是讓對方車毀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