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遭受到所有的性能差距,將在明年不復存在!
“就是這么強!”
“這次我們不單單得到了強勁的法拉利發動機,而且還得到了科塞爾的幫助,重新設計了氣動外形,可以說相比較之前,普羅斯特賽車得到了質的飛躍!”
普羅斯特的語氣越說越激動,賽車性能的巨大提升,其實也讓他揚眉吐氣。
“科塞爾怎么幫助的?”
張一飛反問了一句,科塞爾作為自己的首席比賽工程師,全程都是陪伴著車隊,全世界進行轉場,哪來的時間參與設計研發?
“科塞爾每天晚上,都通過郵件跟研發中心比對數據,這點你不知道嗎?”
“怎么說科塞爾也是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空氣動力學教授,而且還曾經參與過巔峰邁凱輪賽車的設計。如果他不當比賽工程師的話,絕對是一名優秀的賽車設計師。”
科塞爾每天晚上都跟研發中心對比數據?
如果不是普羅斯特說出來,張一飛還真是不知道。
那這就意味著,科塞爾每天的工作量,遠遠比自己所想象的還要大。不單單收集賽事數據,制定比賽策略,每天還要參與賽車氣動外形的設計。
要知道德國老頭都快七十歲了,不知道他是怎么扛下來的。
但是有一點張一飛心里面很清楚,就是科塞爾為什么這么做的原因。
作為張一飛的首席比賽工程師,沒有誰比他更清楚,賽車性能劣勢所帶來的挑戰跟難度。很多時候張一飛明明都已經盡力了,卻因為賽車性能不如對手,被迫去做出那些激進跟危險的操控。
所以科塞爾,想要給張一飛帶來一輛更強的賽車,讓他可以跟那些對手,處于同一起跑線上!
就在張一飛感到內心有點堵的時候,讓他更心酸的一幕出現了。研發中心設備車間的中國技術人員,看到張一飛進來,都紛紛靠了過來。
“一飛,你在賽道上表現的很棒,我們也不會讓你失望的。”
“一飛,我們知道你所做的努力,未來交給我們吧!”
“一飛加油,你讓中國感到驕傲,未來我們也會讓中國感到驕傲!”
“一飛,我們永遠都在朝著同一個目標奮斗!”
這批國內過來的技術人員,從一開始,他們就知道自己來到法國的目的跟意義。
努力學習國外最先進的汽車制造工業,為了將來有一天,能給國內汽車工業,帶來質的發展。甚至華利集團在內部還有一個代號,名字就叫做“種子計劃”。
所以當賽車零部件加工誤差出現之后,這幾天時間里面,他們其實都非常的自責跟愧疚。如果因此退出F1研發中心的話,那么只能按照原計劃,建立歐洲研發實驗室,再慢慢的起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