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倫德爾開始激情的解說著賽道上的局勢,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種瘋狂的起步速度,不愧是冠軍之爭,無論是舒馬赫還是張一飛,都拿出了自己配得上這個世界總冠軍的實力!
“這可能就是舒馬赫,能參加七場冠軍之爭,并且拿下四個世界總冠軍頭銜的原因吧。無論在何種逆境之下,都別想著能輕松的把他給擊敗,舒馬赫永遠都掌控著逆風翻盤的能力。”
這次就連李冰,都開始稱贊起舒馬赫。如果沒有張一飛的出現,那么今天東海賽道上,李冰也將是舒馬赫鐵粉中的一員。
畢竟對于他這個年齡的解說來說,沒有經歷過塞納跟普羅斯特的時代,是看著舒馬赫的王者之路過來的。
哪怕就是拋除情懷的因素,今天舒馬赫起步速度也是可圈可點,展現出一名王者車手的穩定性跟頑強斗志,甚至李冰隱約感覺到,舒馬赫比之前的速度更快了。
當然,這也可能是舒馬赫緊咬住張一飛的錯覺,想要真正確定速度的提升,1、2、3號組合彎,能不能完美的達成全曲線循跡制動,才是關鍵所在。
之前無論是練習賽還是排位賽,只有張一飛可以在整個組合彎道內,完美的做到全曲線循跡制動。而舒馬赫、海利歐、阿隆索、巴里切羅這些頂尖車手,都只能做到曲線循跡制動,彎道里面始終有些瑕疵的存在。
張一飛之所以能在排位賽中,把舒馬赫甩的如此夸張,1、2、3號組合彎速度優勢,占據了主要原因。
只要舒馬赫一天沒有辦法掌控這個組合彎的全曲線循跡制動,那么就永遠都不可能在速度上戰勝張一飛。更何況,其他彎道張一飛速度同樣也不慢,甚至是更快!
依靠著桿位發車優勢,入彎爭奪戰中,張一飛毫無懸念的占據著頭車位置。
進入到組合彎道之后,張一飛右腳處于補油跟松油的切換中,左腳的剎車卻始終都沒有踩下過,相當于在彎道里面“全速”行駛。
整輛賽車如同計算好的拋物線一樣,在彎道里面數次順暢無比的切過APEX點,銜接過程行云流水,哪怕就是最普通的觀眾,都能感受到一種賞心悅目。
這就是全曲線循跡制動,把車手、賽車、賽道三者給完美的結合起來,沒有絕對的操控實力,是永遠都做不到這一點。
“說真的,哪怕身為對手,但每次看到飛經過東海賽道1號組合彎,都稱得上是一種享受。”
威廉姆斯爵士看著張一飛的彎道操控,實在沒有忍住稱贊了一句。
現在威廉姆斯車隊已經跟張一飛沒有直接利益沖突,雙方的差距已經非常遠,前二的排名早就已經鎖定。
相反,威廉姆斯的對手,就如同邁凱輪車隊一樣,放在了雷諾海利歐跟巴頓身上。如果最后一站能把兩位雷諾車手全部干掉,并且自己還拿不到不錯的積分,第三把交椅可能要換個車隊。
所以威廉姆斯爵士純粹站在賽車從業人員的角度,從技術標準上評判張一飛的彎道操控,確實無可挑剔,并且還是世界上第一個,掌控了東海賽道全曲線循跡制動的車手。
這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實力的象征,張一飛確實無愧于當初“三連跳”,被評為創造F1歷史的超級新人!
“他一直都是超級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