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燕以前的母親就很喜歡算賬,常常是從楊玉燕包尿布時算起,一袋紙尿布多少錢,一罐嬰兒奶粉多少錢等等。這樣一路算下來,到水電費、網費、暖氣費、電話費,她從小到大的學費、書本費、課外輔導費,她穿的衣服、鞋、與朋友吃飯時的一頓麥當勞、一杯奶茶,種種花費,全都記成一個天文數字,令楊玉燕倍受折磨。
如今身在異地,楊玉燕終于不用再受良心上的折磨了,不用去想那樣一大筆天文數字到底要怎么還得清,是不是一輩子都還不清之類的。
不過算賬的本事是學到了。而且有樣學樣,特別擅長用這種方式給人增加心理壓力。
楊玉燕只簡單算了一回賬,楊玉蟬回去就半晚上沒睡著。半夜爬起來親自寫了一份賬單,畢竟她是一個大學生,品學兼優,怎么可能不經過調查就下結論呢
之后幾天,楊玉蟬起早貪黑,還日日跟著張媽出去買菜,回來把這一筆筆細賬都記下來后,不到十天就匯集成了一個讓她心驚膽戰的數字
畢竟楊玉燕只是隨便說說,并沒有實地調查。
楊玉蟬的真實數據更夸張。
因為楊玉燕的賬里并沒有家里的一些“日常開銷”。
比如楊玉蟬日日早上都要喝的咖啡,那咖啡豆可是要去專門的咖啡店里去買,都是從印度進口而來的呢
張媽為人特別仔細,從不成包的買,每回去都讓人家給她秤一兩豆子,每周都要來買一次,咖啡店的印度人都認識她了。
這一兩咖啡豆要四塊錢,五十克,小小一紙袋。
楊玉蟬算賬時已經對數額和單價格外敏感,一聽是四塊,眼珠子就瞪圓了。
但這還沒完
張媽跟著又去了蛋糕店,還是英國人開的正宗外國蛋糕店,蛋糕師傅都是個胖胖的外國人。
張媽雖然穿著打扮不及蛋糕店里消費的夫人小姐們體面,但她走進來特別自然。
張媽不會說英語,與蛋糕師傅的交流全憑手語,但仍然透著那么一股坦然大方精明的氣質。
張媽要拿一袋新鮮面包,三塊錢;一袋牛奶餅干,三塊錢;一塊黃油,四塊錢;一塊奶酪,四塊錢。
這又是十
四塊錢出去了。
楊玉蟬的眼睛又瞪大了。
張媽把這些都放在籃子里,出去在街上的點心鋪子里掏一塊錢秤了一大包點心。
“這些分成兩份,一份等吳小萍來了吃,一份給蘇老師送過去。”張媽撇嘴,買咖啡買面包時她沒可惜,買這一塊錢的點心可是讓她可惜壞了
楊玉蟬看到這一塊錢換成了這么一大包點心,頓時覺得這點心太實惠了
回去的路上,她就去張媽說以后家里的點心也在這邊點心鋪子里買就行,不用去外國蛋糕店里買餅干了。
張媽頓時冷笑“喲,給咱們二小姐換點心你看她能樂意不能”
楊玉蟬“我也可以不吃面包了。我和燕燕一起吃這普通的點心就行了。”
節儉成性的張媽卻不樂意“省省吧,我的大小姐家里費錢的地方多了,這點錢省下來還不夠你媽在牌桌上玩一天的呢。”
這個楊玉蟬就沒辦法說了。祝顏舒日日打牌,輸多贏少,但誰能不讓她打牌呢她不打牌干什么呢從祝家小姐到楊家太太,到現在帶著兩個女兒的棄婦,祝顏舒只剩下這一個愛好了。
張媽“大小姐,你現在長進了,知道體驗家里的艱難,這是好事。可省錢不是過日子的法子省錢只能克扣自己,克扣自家人你媽日子過得苦,你不讓她打牌,那她平時還有什么可心的事你妹妹日日在家悶著,難道連個點心都不能開開心心的吃了”她一斜眼,慢條斯理道“叫我說,你們家三個女人,兩個天天在家閑著,家務事分分工就能做得了要是想省錢,先把我辭了得了”
張媽甩下楊玉蟬,快步自己先走了。
楊玉蟬心里五味雜陳,默默的跟在后面回家了。
祝顏舒中午回家吃飯時就發現今天張媽動作格外張揚,動靜格外大,表情也格外豐富,透著那么一股等人關懷的委屈勁。
楊玉蟬對著一張紙一副思考人生至高哲理的樣子。
只有楊玉燕,一看到她回來就乳燕投林般沖過來,拉住她就小聲說“這兩人出去買完菜回來就是這樣了誰都不搭理也不說話,不知道怎么了前幾天都好好的。”
祝顏舒安撫她“你不要管,肚子餓就
拿著餅干先進屋吃去。”
楊玉燕依言拿了餅干,然后站在自己房間的門口伸頭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