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他們沒生一點壞心那就太高看人性美好了。
但現在祝家可不是一屋子女人了。不說有蘇純鈞這個此時此刻仍衣著光鮮,天天小汽車接來送去的政府官員,就是施無為這個干慣農活出身的男人站出來,都沒人敢小看。
何況還有馬天保在。他現在沒辦法出去找活干,全靠祝家資助吃喝一家才沒餓死。他雖然有一條腿不太方便,卻也是個年輕力壯的男人。
另外三戶人家就算有一些想法,也俱都按捺了下去,反倒害怕祝家在此時把他們趕出去。
街上開始有許多人偷偷派發傳單報紙,趁夜揚的滿大街都是,還有包著石頭扔進窗戶里來的。
楊玉燕常去的陽臺就被扔進來過好幾次,有一回差點砸著她之后,張媽就不許她站在陽臺上等蘇純鈞了。
報紙或傳單上當然都是一些激進的文章,讀來令人熱血沸騰,不過出過汗以后再吹一吹風,渾身就汗毛直豎了。
楊玉燕看著傳單上寫著日本人的累累血債,不安越來越多。
她對楊玉蟬說“我擔心會有人在看了傳單以后襲擊日本人。”
一旦日本人被襲擊,日本大使就有理由把日本軍隊開上街頭了
這簡直就像連鎖反應。
日本人被熱血青年襲擊,日本大使向市長抗議,要將日本軍隊開出來抓捕對犯人
。市長為了不讓日本軍隊擴大勢力,只能先屈服,主動抓捕所謂的犯人。
而這些被抓進去的人大部分都是無辜的學生和其他無辜的市民。
但沒人在意他們到底是不是無辜的。
因為他們是不是有罪根本不是重點。
連日本人有沒有被襲擊也不是重點。
楊玉燕說“我現在越來越覺得,皇帝被害這件事就是日本人的陰謀了。”
比起楊玉燕只是偏理智的分析事態,楊玉蟬簡直就已經看到了結果。
一定會有人在這種情況下去襲擊日本人的。
因為假如她現在不是在家里,不是在楊玉燕身邊聽她分析,她也會在學校里跟同學們一起,商量著怎么襲擊日本人,怎么報仇,怎么把日本人趕走
其實,早在那天她去學校的時候就已經聽到有人說可以襲擊在街上的日本平民來趕走日本人。
“日本人大量移民,他們想把這里也變成東三省,變成他們自己的地盤我們必須要趕走他們”
“我們可以去襲擊他們。這些日本人都穿和服,只有武士帶刀,大多數平民都是不帶的。”
“我們可以用麻袋套住他們,拖到小巷子里打。”
“做得多了,日本人就會覺得這里不安全了,他們就會自己回國了”
從一方面看,這不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成功率也不是沒有。
當恐怖襲擊到達一定程度后,日本僑民就會發現自己在這里不受歡迎,他們的生命和財產都得不到保障,肯定是能造成恐慌讓他們想回日本的。
做為既不掌握話語權,也不掌握力量與軍隊的學生群體,這已經是他們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