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國聯軍叩門以前,清政府的導向其實是樂于對西方世界開放的。
各種洋務大臣、洋務衙門就不說了,洋人做大臣也是很普通的。愛新覺羅的公主都學英語了,有上面人的支持,底下的人才會追捧洋人。
從祝老爺子留學,到祝顏舒擁有那么多的外語家教,都是在這個流行下才產生的東西。
祝顏舒說“并不是我們祝家有多么明智開明,擁有比大眾更先進的思想。而是因為當時留學和學外語是一種流行。”你不會說英語、法語,不能讀兩句拉丁文,不能辨認幾幅西方名畫,不會彈鋼琴,你出門做客都不好意思。
傅佩仙和其他女同學聽了這個話,心里五味雜陳。
她們都很喜歡祝教授,不由得將她看成了是一個明智、智慧的女子,對她的一切都罩上了光環。
可祝教授自己說她當時學那么多外語只是因為趕流行。
這就太讓她們失望了。
可回過神來,她們仍是喜歡祝教授的。雖然盲目崇拜的光環不見了,但祝教授仍是那么美好,令她們憧憬的人。
穿自制泳裝當模特算什么啊,祝顏舒小聲告訴女同學,她當時也參觀過人體素描呢。
模特就像剛落地的嬰兒一樣。
傅佩仙等人就又嚇了一跳。
反倒是現在,由于侵略者們撕掉了偽善的面具,大眾們陡然發現這些人面目丑陋,社會風氣反倒比以前更保
守了一些。
因為有人罵了。
有人站在相反的方向提出思考,提出反對了。
這引起了更多的思考。
祝顏舒沒有直言女學生們要怎么去看待這些事,她只是從自己身上講起。她當時因為好奇做過許多事,參加過名媛會,看過素描現場,通霄跳舞,暢飲一夜,等等。它們確實很有意思,但現在她一樣都不會去做了。
她從少女時代到現在一直在做的事只有閱讀與思考。
“我對它們失去興趣了,找不到做這些事的意義了,我就不再去做了。”她說,“你們現在覺得有意義的事,以后可能覺得沒有意義了,也可能一直認為它很有意義。這個要你們自己去判斷去選擇了。”
不過,雖然對女學生,祝教授是一個公正又開明的人。但對楊玉燕,她就是一個的人了。
祝顏舒神威之下,楊玉燕也是十分機靈的,馬上說“媽,我知道錯了。我以后不再去偷看了我保證”
祝顏舒冷笑“你的保證也只能聽一聽了。我現在是管不了你了。”
楊玉燕低頭做沉痛狀。
祝顏舒故意不理她,繼續問楊玉蟬“后面呢那些日本人還做了什么”
楊玉蟬就很簡潔了,她說“晚上,他們把桌子和椅子都挪開,在教室里擦地,然后鋪上席子與床墊。”
施無為說“他們的男生直接就在院子里洗澡。走廊里有一排水管,他們在那里洗漱刷牙洗菜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