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部分的人本來就很勤勞啊,他們本來就一直在工作啊,不管白天黑夜,拼命找活干。
學生去招生,說想請他們去學校學技術,學會了就可以回來自己做小生意賺錢了,就不用每天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四處找活干。
窮人看傻子一樣看學生“做生意要本錢的,我哪里有錢去做買賣。”
學生“”
學生不氣餒,繼續游說“可以讓你們家的孩子來上學啊,不收錢“
窮人擺手“不行不行,他們在家里要干活的,去上學了誰來干活啊。”
大人們都出門賺錢了,家里的家務自然是由孩子來干了。所以還沒有灶臺高的小孩子就要燒灶煮飯,挑不起扁擔的孩子也要抱著木桶打水,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要帶弟妹。手小勁小搓不動衣服簡單,踩著洗衣服就行了,拎不動柴刀簡單,用手把柴折斷就行了,折不斷就撕開,撕成一片片的木片子,一樣可以當柴燒。
學生茫然的看向窮人的家里。
老人老人只要不是動不了了,都在干活,干不了重活就干輕活,不然搓一搓棉線,做幾個香包,做點鞋墊,在家門口巷子口擺個攤,好歹也能賺上一兩分錢,積沙成塔,也是一份收入。
女人
大戶人家的女人可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窮人家里的女人可沒有那么多規矩。她們像男人一樣干活,都是賣力氣,洗衣服做飯看孩子當奶媽,什么都行,她們都干。
學生再次回到學校開會,覺得他們的治學方針有很大的問題。
一個男學生十分茫然的發言“經過這次的走訪,讓我發現,其實窮人們都很勤勞,但他們就是窮。因為他們的勞動力非常非常的廉價,根本賺不來太多的錢。”
另一個學生說“我覺得這還是因為他們沒有知識的緣故。”
但經過楊玉燕這段時間的“調教”,這回她都沒有開口就有人反駁。
“暫且不說這些窮人有沒有錢和時間去進行長
達數年的學習,就算人人都上了學,至少都讀到了中學吧,可街上有那么多工作給他們做嗎沒有嘛。我們城里,只有這兩條街上有銀行、酒店、百貨商店這些需要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來工作,其他地方需要的還是普通的人。正是因為沒有那么多的工作機會,我們不是才要教給他們技術,讓他們自己創造出工作來嗎”
假如沒有老板雇你,那你就自己當老板
想法是對的,但施行起來卻總是不順利。
“做生意是需要本錢的。但很多窮人家根本沒有那份本錢,去借貸又有風險,他們的家庭是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的。”
“那我們借錢給他們”
“窮人有那么多,每一個都借,我們根本沒有那么多錢。這樣不行。”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看我們做的根本沒有用”
有的學生走了,也有更多的學生又加入了進來。
學習班這個想法到底有沒有用
大家都不知道,但都不想放棄。
王之娥的到來給學生們了新的生源。
一個女學生說“我覺得我們應該把目標對準想要離家出走,但又沒有生活經驗,也沒有生活來源的人身上,我們可以給他們介紹工作機會啊”
報紙上天天都有報道說某地某家,有女私奔離家,親人盼歸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