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山本,祭典的天仙配唱到了凌晨兩點才下戲。
沒辦法啊很多老鄉聽說學生給唱免費的大戲,都回家吃過晚飯睡過一覺才扶老攜幼的趕來聽免費大戲。
楊玉燕這邊送走日本人也功成身退打算收攤,老鄉們都不樂意了,站在戲臺子下攔住唱戲的學生不讓走,都說是來聽天仙配的。
楊玉燕一抹臉,給唱戲的同學們一人加了一個雞腿當夜宵,讓他們唱完天仙配再收攤。
唱戲的同學們吃完雞腿只好再次粉墨登場,楊奸商回家睡覺。
第二天早上起來,她先去找唐校長,打算繼續用今天的廣場。
“祭典都要辦三天。”楊同學說。
唐校長坐在早餐桌前吃油煎蛋配豆漿油條,聽得此言,拂胸回屋躺床。
“楊同學,你昨天辛苦了,今天就休息休息吧,大家也要休息休息的。”
唐校長裝病,把勤于賺錢的楊同學請走了。
祭典什么的,辦一天就夠了
楊同學沉迷賺錢,無法自拔,想再次糾集慈善基金會的同學們一起向上陳情。
不料,她找到基金會,空無一人。
找到寢室,所有的同學都賴床不起。
除了賺錢賺到精神百倍的楊同學之外,大多數凡人在經過昨天的辛勞之后,今天都有點疲軟。
楊同學鼓舞他們“我們是為了幫助大家,為了基金會啊只要再開兩天祭典,就能賺更多的錢了”
可惜,精神上的鼓舞抵不過肉體上的辛苦,沒有一個同學繼續響應她的“賺錢就能幫助他人,賺更多錢就能幫助更多的人”。
楊奸商拉不來壯丁,只能無奈回去上課。
下了課再去基金會算賬,看看昨天到底賺了多少錢。
所有收來的錢都集中到一張桌上,四個女同學加一個家里是賬房的男同學一邊撥算盤一邊算賬。
扣除掉不得不付出的材料費,再省略人工費都是義工嘛,剩下的就都是收益了。
昨天所有的攤位加起來共盈利收入六百九十二塊錢
楊玉燕把這個數字大寫加粗的掛在基金會的黑板上,激動的動員大家“一天是六百九十二,兩天就是一千五三天就是兩千同學們我們要努力賺
錢啊”
底下同學小聲嘀咕。
“家學淵源啊。”
“這就是遺傳啊。”
“我聽說楊同學想改姓祝。”
“我聽說的是楊同學本來就該姓祝,當年她父母結婚時說好的,次子姓祝。”
楊玉燕不明白,怎么過了兩天好多人都叫她“祝同學”了,她想改姓的事這么快就被大家都知道了她也就笑嘻嘻的答應著,作業本上也把“楊玉燕”都寫成“祝玉燕”。
雖然大家都改叫她祝同學了,但都不愿意再辦一次祭典。以前大家覺得總讓蘇先生一個人捐錢不太好,現在大家都覺得這也沒什么不好,基金會需要這樣熱血的人士才能生存下去
雖然大家都不樂意繼續做生意賺錢,但大家擅長多種技術的事還是被附近的鄉親們看在眼里了,終于有人來找他們學技術了
開學習班的同學熱淚盈眶。
他們都以為學習班是不可能辦起來的,沒想到辦一次祭典,竟然誤打誤撞的成了招生廣告。
原來以前是沒有人相信學生們真的會這些東西,都以為他們吹牛皮呢。
學習班終于迎來了第一批學生,雖然只有幾個人,但一個好的開頭勝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