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玉燕給糧食都罩上了一批美國的光環,仿佛套上了金鐘罩,不懼日本人的槍炮彈藥了。
得益于那一個天天塞衣服的捐衣箱子,雖然在報紙上被人罵,牽連得蘇先生也挨罵,但黑紅也是紅,現今社會沒有聽過捐衣箱和蘇太太的慈善基金會的人就太少了。
這一回借著美國玉米的東風,蘇太太的慈善基金會更是紅透了半邊天。
連登三天美國玉米的廣告后,緊接著就是蘇太太的新招數。
蘇先生再次扶著一張桌子給記者們拍照片,他露著八顆大白牙的照片在各大報紙上都留下了印跡。
這張桌子就是用來發放食物的。
蘇太太再次請蘇先生捉刀,寫了一篇感人致深的文章。
大概意思是講這個世界上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吃不飽飯,想到這個就讓人夜不能寐。但在這座城市里,每天都有浪費了的食物,她希望所有人都能將家中不吃的食物放在這張桌子上,讓需要的人自行取用。
通篇沒有提那八十萬買來的美國玉米在哪里。
報紙一看,以為又是一場做秀,一場驚天大騙局興奮的筆桿子都在發抖,天天在報紙上議論這個美國玉米,讓城里的乞丐都聽說了美國玉米的故事。
一共吵了十天,連政府門前和祝家樓前都圍滿記者后,祝玉燕才出來說美國玉米剛剛到碼頭,已經運抵倉庫,但關于定價的問題他們正在商量,雖然是由善款買來的,但善款是一次性的,人的肚子不是一次性的,不是說吃完這一次的美國玉米以后都不必吃了,所以這些美國玉米誓必不能白白發給大家食用,會收取一點點費用來繼續充盈基金會的賬戶,請大家再耐心等待幾日。
蘇太太的這番話見諸報端,報紙更加瘋狂,都以為這必是推托之辭美國玉米么么的肯定是沒有的,必定是謊言。
有手眼通天的記者查到碼頭近日根本沒有么么美國船靠岸,他們采訪了水手,水手嘲笑他們說美國老板們哪會管中國窮人吃沒吃飯,他們有玉米就是爛在地里也不會給中國人吃。
報紙上群魔亂舞,將美國玉米給炒得人盡皆知。
可百姓們不管這些,他們都盼著是真有美國玉米。他們提著糧袋去糧店,可糧店說并沒有么么美國玉米啊。
糧店自有屯糧,賣的都是天價。老百姓都買不起。糧店嘲笑說既然是慈善玉米,那自然去找慈善人拿,糧店可不是搞慈善的。
街面上燥動起來。
蘇純鈞知道祝玉燕這是在炒作美國玉米的概念,為的就是要人人都知道慈善基金會在發糧食。這是一場由報社發動的盛大的反向宣傳活動。
但他卻很擔心祝玉燕的安全,怕她被燥動的人群給誤傷了,要她出入都坐汽車,還把陳司機留給她用。
祝玉燕等到這鍋水都快燒干了,才出來說已經做好準備了,就在捐衣箱那里,每人限量購買,一袋一塊錢。
碩大的字體寫清了時間與地點,廣告又是全城刷屏。
報社為了揭穿慈善基金會的真面目已經炒作了半個月,不必他們再跟著敲鼓,百姓們就都知道了。
一塊錢一袋
真的假的
現在這錢已經非常不值錢了。
蘇純鈞的印鈔機開了一個月,街上的鈔票立刻貶值了十倍,以前一塊錢能買到的東西,現在十塊錢都買不到了。
當日,各路報社記者云集,將捐衣箱這里圍得里外三層。
祝玉燕下車的時候還看到里面有黃毛白皮的外國記者。
蘇純鈞也到了,他還調來了一支警察隊伍維持秩序。看到這里全是記者和采訪車,他先讓警察開出一條路,讓外面排隊的老百姓進來。
老百姓們哪怕都知道這是一個騙局,但都懷抱著微小的希望,想著萬一、有可能、或許會有糧食呢就是要騙人,可能也會先給上一兩百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