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玉燕“你是想”
邵太太抹掉眼淚,握住她的手說“我想求你收留他,不必叫他知道爹媽是誰,就當他是個棄兒。我知道你認識教會的人,到時請你把他送到教會去,讓他從小做一個中國人,不要叫他知道身世。”
如果邵太太說別的,祝玉燕還要推一推,但涉及到孩子,她就很難冷硬的拒絕。
祝玉燕干巴巴的說“也未必就到那一步了你們母子日后難道就不見了”
邵太太苦笑“他跟著我又能有什么好前程別人要笑他的。還不如干干凈凈的做窮人家的孩子。”
祝玉燕只得答應下來。
邵太太臨走前,祝玉燕要塞給她錢,她不要。
邵太太“我不缺錢。多謝你,祝女士,多謝你。”
從此后,邵太太就不大來了,不過她大概猜到祝玉燕與鈴木太太之間有矛盾,時常想辦法把消息送給她。
于是祝玉燕就聽說鈴木太太也要做商業街,她與好幾個日本商會里的人約定要開辦商業街,也就是祝玉燕曾提過日本一條街,鈴木三郎一直沒有提的那個。
鈴木太太倒是沒有做真的日本一條街,但她卻幫助日本商會的好幾個人開商店了,就跟她的店一雄一樣,售買日本的商品與服務。
其中甚至有和服店。
鈴木佳子大概是真的不知道鈴木三郎心中的小算盤,她與鈴木三郎這對夫妻到底有多生疏也是讓人想像不到。
總之,就是在這幾間日本人的商店在大街上突然開張之后,鈴木三郎在得知此事。
此時,已經太晚了。
因為有鈴木佳子的“大力幫助”,還有如祝玉燕這樣的中式太太們跟著搖旗,這幾間日本商店竟然開的十分順利。
他們都學會了祝玉燕曾經給一雄出過的主意,開業三天送一合米。
頓時店前大排長龍。
報社記者聞聲而來,不必再出錢就拍了許多張照片,用來證明百姓其實對日本人很友善,你看,民間并沒有多少反對之聲呢。
一合米并不多,就是日本盛米的那一盒子,大概就是蒸米飯夠兩個人一頓飯吃的量。
但白得的米哪能不香
百姓們排隊排得心甘情愿。
不過三天一過,不送米了,百姓們就不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