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玉燕想了想,還是決定提前寫幾個小故事來炒一炒風聲,讓人們對日本人提高一點警惕。
現在百姓們對日本人的“統治”已經開始習慣了,連買米買面的太太都會說一句阿里阿多了。
沒辦法,糧食永遠是最重要的。
祝玉燕屯糧雖多,卻根本支撐不起整座城市的消耗,她連正經開店賣糧都做不到一日一日的流水,只能走慈善施買的路線,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無法做長久生意。
而日本商會有雄厚的實力支撐,他們是正經可以開糧店做生意的,雖然有諸多要求,比如要良民證才肯賣糧,百姓們也是吃這一套的。
現在街上愿意去日本人的店里做工的人越來越多了。
縱使支持日本要開廠開店來穩定局勢有蘇純鈞和祝玉燕的一臂之力,看到現在這個局面,他們的心里也是很復雜的。
有悲傷,有悲涼感,痛苦,無奈,后悔。
祝玉燕以前只求百姓們能吃上飯就行,現在他們在日本人手中吃上飯了,她又擔心他們被日本人哄騙吃虧上當。
只看日本大學里是什么樣就知道日本人對中國人是不可能一直保持溫和的。
其實百姓們對侵略軍隊會干什么都知道,日本人沒來之前這里有英國人、法國人、葡萄牙人,這些外隊來一次,中國人就要受一次苦。
祝玉燕寫了一個被葡萄牙人欺負的女孩子瘋了以后被關在家里的故事,又改頭換面改成英國人、法國人,分別各寫了一篇,然后掏錢送到報社去登了。
報社里是很喜歡這種帶有一點色情和世情味道的小故事的,一看就是杜撰的,也不必擔心影響什么,隨手一登就完了。
這點小故事肯定不能在社會上引起什么反響。
祝玉燕后續是每個月固定寫幾篇送過去登,誓要把這個印象釘在百姓的心目中。
以前她請人寫文章都是掏錢買水軍,現在市面上情形不好,日本人要搞思想管制,雖然現在辦報紙很方便,新聞自由這個概念是美國人搞的,日本人全盤學了過來,因為他們自己辦報紙也辦得很兇。不過雖然報紙可以隨便辦,但審查卻嚴重起來。日本人是只要發現報紙上有對日本天皇和日本人的貶低、詆毀全都要當成罪犯抓回去吃槍子。
蘇純鈞當然是反對過的,但反對的結果只是從被日本人抓回去和他們抓了給日本人送過去。
一聲嘆息。
沒有武器,底氣不足,拍桌子都拍不響。
因為這樣,市面上肯寫文章的人就變少了很多,大部分人就是寫,也只寫中國人的事,而且害怕受牽連,連清朝都不敢寫,全寫到明朝去,要么就架空一個朝代去寫。而且現實的事不敢寫,仙妖狐怪就變多了。
日本沒人敢寫了,外國人也沒人敢寫了。
祝玉燕只能親自抄刀去寫,她寫一篇就換一個筆名,連后續的稿費都不要,只求能登,別的都無所謂。
就算這樣,她也多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敢全在一個報紙上登。
她雖然好寫一點外國人的文章,但其實并不犯日本人的忌諱,而且又樂意掏錢換版面,所以倒是都能登上去。
因為要寫文章上報,她現在多添了一份工作,就是要看市面上所有的報紙。
進而發現報紙上看起來也是群魔亂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