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樂的底氣不太足,看誰都像是高手。
直到他發現也有很多目光落在他穿的衣服,又試圖分辨他的長相后,余樂將頭頂的雪鏡拿下來,遮住了半張臉。
如果從橋上掉下去幸好我拼命護住了臉,嗯
戴上雪鏡,余樂也到了頂,從平臺走過往下看,還真是長。
“晶洋”的雪道只有不到400米,標準的坡面障礙技巧賽道是630米,選手必須完成三個橋道具和三個跳臺,通過時間分、技巧分和創意分,由九名裁判打分。
室內滑雪館受限于土地大小和建筑問題,早年就沒有一個標準室內賽場,直到這幾年才建成了兩個。
一個在魔都,一個就在京城,余樂還都滑過。
第一次滑這種標準道,余樂其實也有點緊張,都顧不上身邊來來往往,一個勁兒往他胸口上掃的目光。
他在觀察坡面上的道具。
道具橋雖說大體就歸類為“直橋”“窄橋”“彩虹橋”和“弧形橋”,但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甚至更多的花樣。
就比如上屆世錦賽,大賽方就將“直橋”提高難度,雖然筆直往下,橋面卻設計成了階梯的形狀,幾乎可以想象滑在上面的酸爽。
結果就是那些世界級的滑雪運動員沒一個人選擇該道具。
哪怕裁判強調,更高難度的道具,哪怕普通技巧滑過去,他們也會給更高的分數。
坡道障礙技巧選手在比賽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滑的路線。
道具區,又被稱為“街道區域”,大比賽里地形復雜,通常在設有三個道具的同時,還有高高低低的雪臺,或者是“墻”,選手可是自由發揮,越是創新,越是高技巧,越好。
不過這里因為是省一級比賽的原因,比賽的難度很出乎意料。
“街道區域”并不難,基本都只有兩個基礎道具,兩邊再設置一些方便側面上橋的平臺,道具也非常規整。
感覺挺簡單的。
平時訓練就練習這些的余樂松了一口氣,也躍躍欲試。
他把滑雪板打開放在了腳邊,一腳一個踩上去,正要往下滑,動作突然定住。
轉頭一看,就發現有七八個人在他后面站著,個兒都不高,小臉兒凍的紅撲撲的,眼巴巴地看著他。
余樂抬手摸了一下臉,嗯,雪鏡還在,摔了也不怕丟人。
收回目光,余樂“唰”的滑了下去。
完整的賽道,第一場比賽,我來了
賓館的床非常好睡,席夢思墊子上還裹了一層乳膠墊,躺在上面軟硬合適,特別助眠。
余樂第二天起來的時候,難得還有點兒戀床,翻來翻去的尋摸著自己以后要是有了房子,也要買個睡覺這么舒服的床墊。
“叮咚”
手機微信鈴響,余樂拿起看了一眼,是程文海發來的消息,怎么樣有沒有拿第一啊
沒呢,你是不是最后一名
就這么和程文海聊了話一會兒,余樂才確定再這么躺下去不行,今天可有比賽,就算沒教練在身邊盯著,該有的熱身一樣都不能少。
只是將程文海的聊天窗口退回去的時候,余樂看見了好友列表里的白一鳴。
這段時間,他陸陸續續地發了七八條消息,但白一鳴一條都沒有回過,該不會是回了家又被收了手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