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心里安慰說起來很長,但現實在余樂的腦海里,不過是倏然一轉的功夫。
不需要美好勵志的形容,也不用去想前因后果,余樂腦海里的概念更加的直接干脆沒摔就行,繼續干
不是破罐子破摔,罐子還沒破呢。他努力點兒,肯定能找補回來。
還要加油
第二個跳臺已經在眼前,速度沒有明顯的加快。
因為在第一個跳臺落地的時候,余樂那帶有小失誤的落地,再度讓他丟了速度。
那么這個跳臺怎么辦
完成翻騰和轉體這樣的技巧有點勉強。
那就
余樂也是干脆,當斷則斷。
這個跳臺他放棄了。
他必須要追趕速度,把最大的希望放在第三個跳臺,只要他的速度可以再度上到60邁,只要
來到第二個跳臺,身體被拋飛了起來。
余樂這一次沒有做翻騰動作。
空中時間肯定不夠,他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身體轉回正面。
轉體一周半就夠了。
余樂腦袋還算清醒,也必須清醒計算自己接下來需要面對的挑戰是什么。
只是單純轉體一周半太簡單了,他還得加點什么。
抓板的技巧在腦袋里一閃而過,他也想過劈橫叉這樣的動作,他覺得裁判和觀眾好像都還挺吃這個動作。
但最后,他統統都沒有選。
在飛上半空,身體做出一周半轉體的同時,他選擇了抓同側板內側的抓板方式。
這個動作又叫做日本抓板。
右手從膝蓋的后方,擦過小腿,在扣住右側滑雪板內側的同時,因為距離更遠,角度刁鉆等問題,他的重心必須靠后,因而在他的手扣住同側板內側的同時,他被抓住板的那條腿必然會被拉的往后一提,向上曲起。
同時身體在半空中無法受力的情況下,腰腹部也一定會往前躬出,于是手臂、腰腿就會在身體后面,形成一個類似于圓形的形狀。
這個動作只是做出來,就很好看,在網絡上搜索滑雪照片,這個動作出現的概率很大。
因為和其他靠移動和翻騰來沖擊視覺效果的空中展示不同,這是一個完全靠肢體語言形成的美好畫面。
無論怎么拍,即便是靜止不動的也很美。
余樂飛在半空,哪怕只有一個一周半周的轉體動作,但他的抓板方式卻為這個最簡單的動作添加了足夠的帥氣。
朝前躬出的身體,與手臂和腿形成一個圓圈,有那么一瞬間,他就像捕捉到了太陽。
他用身體圈住了太陽
繼而,又在下一瞬間,松開手,將身體的軸心努力地找回來,穩穩地落在地上。
一周半轉體日本抓板,還算簡單。
這一次,余樂落地的很穩。
他成功保護了自己的速度
但是看就這一幕的大部分裁判,尤其是一些助理裁判,并不能理解他的做法。
比如刑世杰身邊的助理裁判,就在余樂落地后,第一時間說道“因為第一個跳臺,所以他打算放棄這一輪嗎”
對
這個動作以余樂到目前為止表現出的實力,就像他放棄了一樣。
其實很多今天進入決賽的選手,也只能做到這個程度,可這些人里不應該有余樂,他注定會在更高級別的賽場上奮戰,這個程度已經無法滿足所有人對他的期待。
刑世杰聽見了,卻沒有回答這句話。
他有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