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了吧,450°的大災難目前來說已經是天花板動作。”
“那你一定會比他做的更流暢,輕盈。”
余樂揚了一下眉,不得不再一次的,暫時將視線從屏幕移開,看向這位“大兒子”,“我倒是很想,但他可是世界第一。”
“要相信自己我就相信你一定比他棒”劉星比余樂還要自信。
余樂揚了揚眉,繼而笑了“好吧,那我要更努力才行。”隨后,目光再次快速地移回至屏幕上。
這時,約拿已經滑到了第三個街區。
這里有兩個不錯的,適合主項運動員滑的賽級道具。
一個是“弧形橋”,弧形的橋尾端正好對著前面不遠的“墻”,弧形橋比較難,但因為落點的朝向問題,降低了上“墻”的難度。
第一輪余樂就選擇的這樣的組合。
還有一個是很常見的“梯形橋”,說實話這個“橋”在職業選手眼里,就是再常規不過的道具。不過因為賽道設計者的原因,有意還是無意,讓這個“梯形橋”多了一個在職業選手的眼里,非常適合挑戰的點那就是它旁邊緊緊貼著的只有30厘米高的,低難度的道具平橋。
當這兩個一高一矮的“橋”平行出現在一起的時候,給了坡面障礙技巧世界級高手們,一個更有趣的,新鮮的玩法兒。
余樂今天上午在熟悉場地的時候,就這樣做過。
所以約拿往“新手橋”滑過去的時候,余樂就知道他想要做什么,顧不上再說話,聚精會神地看著,直到余樂期待的那一幕出現
“哦看見了嗎我就知道”余樂激動的在座椅上彈跳了一下,眼睛閃爍這光芒,對劉星說,“我也打算這么做的,下一次我也要這么做,太帥了”
但是身邊大部分人,包括劉星都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地看著余樂。
好在還是有更專業的人,看出了約拿表現出的,尤為炫酷的一面。
“是,抬頭打板。”說話的人是參加比賽的選手,雖然不是坡面障礙技巧的主項,但顯然比其他人的知識量大了很多,一眼就認出這款新出現的炫酷招式。
劉星不明白,不明白就問,“什么是抬頭打板”
什么是抬頭打板
余樂想了想,張開了嘴,欲言又止。
解釋起來太復雜了。
約拿的比賽還在牽扯著他的注意力,想要把這個新動作解釋清楚,就需要一段長篇大論。
但現在根本沒時間,坡面障礙技巧的比賽,簡直可以以秒了計算,錯過幾秒,毫不夸張地說,就是錯過了整場比賽。
所以,余樂只能長話短說“是一個小細節,你或許要回去看慢放,就會發現約拿在跳起來的時候,有做一個多的動作。”
“哦”劉星終于知道余樂的注意力不在這里,“我回去就找來看,你先看比賽,我不問你了,”所以也不再強求余樂一定要為他解釋清楚。
再說,那邊的比賽還在進行,就這么一句話的功夫,約拿已經來到了第一個跳臺區。
從電視里看,這個區域也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設計。
更大更高的兩周臺占據了整個賽道三分之二的位置,旁邊緊鄰著的是一個精致近乎可愛的小跳臺,約拿毫不遲疑地沖破雪霧,選擇了更高的兩周臺。
約拿是一名有著豐富滑雪經驗的選手,他家就在滑雪資源豐富的阿爾卑斯山脈腳下,從三歲的時候,父母就帶著他上山滑雪,在那個公園滑雪還沒有成為世界大賽項目的年代,他就已經在參加本國和歐米公園滑雪的比賽,并且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就像白一鳴一樣,約拿也是少年成名。
所以他身上有些老派滑雪者的氣質,就是明明知道正面的翻騰分數更高,但他更愛用偏軸的轉體動作來做突破。
根本原因是習慣了,以及偏軸的動作更容易做復雜高難度的摸板動作。
很多自由式滑雪的大神對周數的追求并不是很高,如果不是比賽的時候裁判會明顯給更高周數的選手高分,他們通常也就跳個三周就足夠了。
剩下的精力都在摸板動作上,開發不同的摸板動作,越炫酷越好。
所以,當余樂看見約拿在上跳臺的時候完成了一個小小圓弧形蓄力,就知道他要跳的是個偏軸的轉體動作,所以視線第一時間就落在了他的滑雪板和手上。
果不其然,滑雪板在半空中出現了前半段的交叉,這個形狀通常代表著日本抓板。
再看約拿的手,確實是從腳后跟處探進雪板的內側,反手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