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的目標像是被信念所賦予,自信被拔高到仿佛無所不能的程度。
余樂在那呼嘯而過的風聲中,一躍而起
他似乎長出了翅膀,沖上云霄,與天比高。他化身成狂風,卷起漫山的飛雪,輾轉騰挪。又像是一粒從彈道里射出的子彈,烏黑的光閃爍著懾人的光,劃破了空氣,帶著無與倫比的危能,朝前疾馳。
一周,兩周,三周。
強大爆發力,和身體蜷縮到極致后獲得的優秀周轉速度,讓余樂在上升期,輕松就完成了三周。
第四周在他進入最高峰的時候開始,下落的速度和旋轉的速度達到了頻率上的莫名契合,所以翻騰的速度好像就變慢了。
他在落下去的過程里,翻騰的同時,雙腳開始打開,恰到好處的在完成最后一個動作的時候,身體也恰恰好的完全展開。
繼而轉動的力量發生了變化,肩膀帶動腰腹擰轉,直至轉到正面朝前。
好像還有點兒時間呢。
很充沛。
這個時間就算再來個半周也沒問題。
這樣的念頭在余樂的腦子里一閃而過,然后又被迎面撲來的寒風吹的一干二凈。
沒什么好后悔的,既然定下了四周半的技巧,就做四周半,而且能夠提前完成不好嗎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調整身體,尋找平衡,讓這一跳萬無一失。
那惋惜的情緒,就像神經末梢偶爾不受控制的跳動,并沒有給余樂帶了任何的困擾。
再說,電光火石的時間也太少了,他根本來不急更多的聯想,身體就已經在自發的動作,細微的調整,等待落地的時刻。
足尖往下壓,讓滑雪板的板頭在下方,板尾在高處,盡可能地去契合雪坡的坡度。
膝蓋不能繃得太直,微微曲著是為了落地做準備,抗衡沖擊力。
手臂展開到容易控制平衡的高度,滑雪杖的尖端朝后朝上翹起,避免落地的時候被拖累影響。
包括視線落處,包括呼吸的頻率,每一個極致的細微的小細節,都在落地前,被控制到完美的程度。
于是
熟悉的腳感先傳到了大腦,從腳掌感知到的撞擊程度,充分地說明腳的角度與坡度的充分契合。
然后是膝蓋因為無法承受過大的撞擊,而無法避免的傾斜。
身體這一刻自然而然地做著最正確的決定,將膝蓋往前送的同時,保持重心不變地,將上半截的身體維持固定的角度,下墜不可怕,就怕偏重心。
整個過程做的又快又準,余樂甚至無法去言述自己是怎么找到平衡,有著比職業運動員更出色的平衡性。
但這顯然是整個過程的穩定性,導致了最終好的結果。
“唰”的聲響從耳邊割過,好像聲音這個時候才傳遞過來。
然而速度未停,撞擊未消,余樂卻已經找到平衡,腰板往上一挺,穩穩地站了起來。
“啪啪啪啪”
賽道的盡頭,同伴興奮地大喊他的名字。
“余樂拿第一”
“拿第一了”
余樂舉手揮拳,迎面沖去,放聲咆哮“第一”
這一輪,必須拿第一
他就有這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