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外的邙山,對于凡人而言就是禁區。
靠近邙山外圍時便已經鮮有馬夫愿意再繼續深入,哪怕給的銀子再多,也不敢冒著隨時可能被妖獸襲擊的生命危險去賺那棺材錢,雖說在那邙山深處有著護佑一方太平的仙家上清宮,但用屁股想也知道,這茫茫山林遠不止千里,鬼才知道你會在哪被妖獸捉了去。
名叫津生的年輕車夫揚鞭駕馬,疾馳的馬車在邙山外圍的山林中快如飛燕,神色緊張的他低頭看向地面,發現山林中果不其然沒有哪怕半條車轍,心里愈發惶恐了。
邙山中鬧妖怪的傳聞早在他們這群馬夫圈中盛傳了,老早之前說是那邙山深處的天空上有巨鷹盤旋,展開的半邊翅膀足有匹馬加上車廂大小,雙翼展開更是足有四丈開外,那尖銳喙爪,別說是尋常馬車會被像條蟲兒般被輕易撕碎,便是洛陽城的城防衛隊中有修為在身的金甲校尉,也要在那般尖銳下飲恨當場。
有人打趣問那人是從哪知道這些事情。
那人支支吾吾,說是從洛陽城酒樓里的說書先生那聽來的。大家聞言怔住了,隨即哄堂大笑,說書先生為了混口飯吃,啥玩意講不出來?若是那說書先生真有心,便是洛陽城里最是風月齊聚的廣寒樓里,那十二位胭脂榜上留名的名妓,也能把她們的生平里短編的栩栩如生。
很快邙山里鬧妖怪的這件事,便從晦澀神秘的傳聞,一路跌份到了茶余飯后的笑料談資,每人只笑,沒人當真。
能有著屬于自己的一駕馬車的車夫,或多或少也都有著走南闖北的經歷,自認為吃過的鹽比別人吃的飯多,洛陽城里有想進去邙山深處冒險尋寶或是尋仙門道的雛兒找上門來,那些個家伙就帶著幾只不知世間兇險的雛兒進了邙山,從此一去不回。
傳聞一日成真。
此時離出城官道已經偏了有幾十里地,二十出頭剛剛討了個水嫩媳婦的津生抬頭望天,聽圈子里那位經常喜歡去酒樓聽書,性起了還要打賞半顆碎銀,回去家里免不得要被母老虎罰跪搓衣板的老車夫說過,只要偏離了官道要不了太遠,便會有翼展四丈長的巨鷹從云海上空俯沖下來攆人。
只是今日看來那位老車夫所言有些偏差,如今他走了這么遠,也不見那恐怖巨鷹現身,莫不是菩薩保佑?
津生心里念叨著家里炕上等著他回去的媳婦,一邊給自己鼓勁,這趟活計可是幾年里也難得撞上一次的大買賣,只要能把這位客人安全送抵邙山,便有整整二十兩銀子的入賬。
二十兩銀子對于津生而言可是筆難以想象的巨款,足夠給媳婦置辦一套她夢寐以求的春風閣閣的胭脂水粉和新衣裳,還能在洛陽城里不那么偏僻的地段租個小院子把爹娘接過來住,最好還是能挨近書塾的那種。
津生打小因為家貧而胸無點墨,俗話說窮文富武,他不識字又練不起武,只得做起了車夫的營生,自打和媳婦商量生個娃后,他便打定主意要讓自己孩子讀上書,考取功名,若是按照津生家鄉的土話說,就是爭取做個喝過的墨水比吃的飯還多的大秀才。
他忍不住悄悄回頭,看了看車廂里衣裳干凈負笈靜坐,手中把玩著一截杏花枝的年輕書生。
這也是為什么津生愿意接這個年輕書生的活計,雖然危險,但他還是想沾沾這書生身上的那股書卷氣,好讓日后孩子也能跟著沾沾書卷氣,將來也好考取個功名出人頭地。
若是天上此刻真有能實現愿望的神仙注意到津生,一定會忍不住破口大罵:沾染了這書生身上的氣息,你家孩子還想做個考取功名的寒士?趁早攢錢買把劍準備當劍仙吧。
津生人老實嘴也笨,眼瞅著離百里距離也沒多遠了,始終想和身后秀才攀談兩句的他,結結巴巴的開口問道:“秀才大兄弟,這邙山深處可不太平,聽說還時常鬧妖怪,您一個人不會太危險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