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上武當山,在九州中素有太岳之稱。百年前有個衣著襤褸的瘋道士上了山,以一己之力,就此將武當推到了道教魁首的高度。百年后,他帶著武當山四千道士下山奔赴北域前線,為天下的黎民百姓,坦然赴死。
那個死前問心無愧的瘋道士,就是張三豐。
然而已真正傷筋動骨甚至連掌門都犧牲的武當山并沒有就此沒下去,相反的,武當山這株枯木并沒有被風雪壓垮,反而是迎來第二春。無數道教中人和散修們蜂擁至武當山,發誓絕不能讓武當這塊道教的招牌就此折戟沉沙。
當地的香客們漸漸的,也都知曉了武當山道長們在嘉峪關一戰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紛紛上香武當,山上的玉虛宮和瓊臺觀僅半年內就被踏破了十幾條門檻,香客絡繹不絕,以至于曾經出現過山道上人流洶涌不絕兮的奇景。
而與武當山齊名的龍虎山,也因老天師張道陵率領四千天師下山北上的悲壯故事而名燥大江南北,香火不斷。
時至除夕,為了迎接這除舊迎新的重要節日,武當山上的道士們都辛勤裝點著。劈來一捆捆山澗里的青竹編織成骨架寬大的燈籠,糊上最上等的鮮紅宣紙,再由身法靈動的道長拎著一個個喜慶的大紅燈籠掛在枝頭或屋檐翹角下。
掌門張三豐走得早,他的傳世畫像被供奉在紫霞宮的太師壁上,緊挨著真武大帝,那是他生前唯一的心愿。
在天地法則補全的當下,老一輩的真人漸漸凋零退隱,雖然三年前嘉峪關一戰傷筋動骨,堪稱中流砥柱的四千道長真人悉數赴死,但作為一品宗門的道教武當,終歸還是有著數百年的深厚底蘊,不至于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許多年輕的道士在全新的天地法則和老一輩真人的哺育下,都在以極為喜人的速度成長著,并接過了老一輩肩膀上的重擔。
很多人都在想,如果掌門能夠瞧見如今鼎盛武當,定然能夠含笑九泉了。
冬雪簌簌,武當山在周圍山腳村落噼里啪啦的鞭炮爆竹聲中披上夜色,距離午夜時分還早,就已經有許多虔誠香客準備開始登山燒香。武當山作為道教魁首,不同于道觀廟宇,不會為了達官顯貴或是修仙中人開后門,使得那道頭香人人都有機會爭取。就算是上五宗人前來,也得乖乖按規矩行事。
紫霄宮前的山道上香客絡繹不絕,甚至其中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修仙者。武當山道下有塊木牌子上寫的清清楚楚,修仙者不得御空而行。對這種要求,各門各派的修仙者都不約而同的遵守,沒有人提出半點反對聲音。
對于抹黑上山燒香的香客們,許多道士都自發的手持火把站在山道兩側的巖石上照亮山道,遇到有腿腳不便的人變會主動上前攙扶,有人需要火把便主動遞上火把。
人雖然多,但在道士們的指引下,卻也并不顯得擁擠。
火紅的長龍從武當山腳一直綿延至紫霄宮前。
浩浩蕩蕩香客大軍中,有三兩對夫妻模樣的年輕男女,男子無不俊逸,女子無不俏麗,從幾人的言談舉止中不難看出是出身富貴人家。但他們都沒有穿著華麗,只是穿著最樸實無奇的或黑或白的袍子,三兩女子們撐著紙傘遮擋落雪。
一名面容看起來比中原女子更白皙些的女子撐著紙傘,興致勃勃的轉動著,紙傘上的雪花隨著她起舞,她似乎對周圍的一切很充滿了興趣,盤起的發髻上插著一朵白色蘭花。
山道上有女子忽然輕呼出聲,認出到她發髻上的蘭花是九州中極為稀有的幽蘭花。她回頭輕輕笑著,似乎很高興有人能認出這朵白色蘭花的名字,抬手揮灑清輝,一朵盛開的幽蘭花出現在她掌心,遞到了那名女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