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處于河東北部桑干河的上游,是一個周圍環山東部有缺口的盆地,呈北東南西向展布,地面平坦寬廣,是盆地的中心。由于地勢較高,降水少,風力強和土壤質地粗,加之不合理的墾殖和利用,地面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風沙肆虐,沙丘和沙地屢見不鮮。
入晉的宋軍以御前護軍的兩個步兵旅,一個炮兵旅及騎一師為主力,后又有御前騎兵旅護送物資入晉增援,加上輔助兵力近六萬人。此次除部分兵力留守太原外,可謂是主力盡出,但是在兵力上仍處于劣勢。
皇帝可以說將家底兒都交給了自己,又要完成驅趕蒙元草原軍入大都,實現對大都戰略包圍,將蒙元大汗及主力盡殲于大都的目標,倪亮自知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但他也知道面對的也是蒙元最為兇悍的草原軍,想要完成任務必有一場惡戰。
由于面對的敵軍皆為騎軍,他們的機動力遠勝于己,來去如風,戰斗隨時隨地都可能爆發。因此在進入大同路后,不僅斥候四處偵測敵軍動向,行軍隊伍也是結陣而行,以便遭到襲擊后可以迅速投入戰斗。
“報都統,前方二十里發現敵大隊騎兵向我軍襲來”當中軍剛剛走出山谷,有斥候飛馬來報。
“再探”倪亮皺皺眉,他們在山中萬分警惕,擔心有敵借助山勢設伏,可一路無事,這才走出谷地便遇敵襲。
“是”斥候立刻調轉馬頭飛馳而去。
“令前軍加速前進阻敵,后軍迅速出谷”倪亮隨后又下令道。他知道蒙元騎軍最擅于長距離迂回包抄,若敵趁己方前軍遭到堵截,后軍尚未出谷之時發起突襲,大軍陣型難以展開,在前后夾擊之下必將損失慘重,而今只有盡快擺脫不利于己的地形迎敵,才是上策。
一聲令下,大軍加快行軍速度迅速出谷,倪亮催馬先行出了谷地,心中卻是一沉。只見前方是一片寬大的開闊地,地形起伏不等,只有幾座矮小的土山分布其間,方圓幾十里無遮無掩,沒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反而有利于騎軍沖殺。
“令前軍在山前展開防御,騎一師陣前擾敵,遲滯敵軍行動,御前騎兵旅隱于林中,炮兵依托土山布置陣地,中軍置于陣中,后軍在兩翼結陣。”倪亮縱馬登上一座高坡,端著望遠鏡觀察周圍地形,發現前方約五里有座形體稍大的土山,周邊地勢稍高,在西北方向有一片樹林可以藏兵,立刻下達了第三道命令。
御前護軍是大宋諸軍之冠,不僅兵員皆是各軍選調的精兵,訓練也是極為嚴苛,軍事素養高超。即便是配屬作戰的騎一師的底子也是瓊州時成軍最早的帥府獨立騎兵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也是諸部騎軍中參戰最多,作戰經驗最為豐富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