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衛諸部看來,這場買賣還是很劃算的,畢竟南軍在他們眼中如土雞瓦狗一般,往往是一擊即潰,等于是給他們送軍功。至于此前關于南軍無敵的傳言,在他們看來只是因為駐守中原的衛軍和萬戶軍已經失去了草原時的血性,安逸的生活讓他們的戰斗力退化了。
在拿到了期盼已久的糧草后,各軍共推阿難答為首統率大軍迎戰南軍,他也想以一場大勝來提振士氣,贏得諸部歸心。于是他將諸部分成五軍,以自己的哈喇赤軍為中軍,和林王名里帖木兒部為前軍,汪古部駙馬蒲察兒部為后軍,赤乞列思部駙馬亦合部為左軍,將其它幾個小部落整合后以宗王阿木干統領為右軍。
阿難答也非無能之輩,考慮到各部過去互不統屬,作戰風格各異,又缺乏磨合,便放棄了半途截殺的打算,而是將戰場選擇在了谷外的開闊地,這樣便于發揮騎兵的優勢,又便于觀察調度諸軍。
對出戰的時機阿難答也是精心選擇,南軍以步軍為主,只有結陣才能抵擋住騎兵的沖擊。南軍長途行軍而來,且擔心遇襲而全神戒備。且當他們走出山谷進入開闊地之時,精神難免松懈,警惕性下降。
此時即便南軍斥候先行發現有騎兵來襲,猝不及防之下,幾萬疲憊的軍卒要在短時間內結成大陣也是十分困難的。阿難答就是要在陣勢未成之際發動突襲,慌亂之下的南軍怎能抵擋住己方千軍萬馬的沖擊,只會變成被圍獵的鳥獸。
塵煙散去,阿難答向前望去,出乎意料的是南軍已然結成大陣。但他并沒有太放在心上,敵軍雖然布陣完畢,在他看來其限于地形和兵力,每面布陣的兵力只有薄薄的數列,且陣型稀疏留有若干處空當,陣前只有擺設般的幾桿攔馬槍,再無其它障礙,根本無法擋住己方鐵騎的沖擊。
“前軍出戰”雖然有必勝把握,但阿難答并并沒有發起四面攻擊,而是讓前軍先行試探南軍的虛實,畢竟宋軍能夠一路打到大都是事實。
中軍大纛搖動,號角齊鳴,傳令兵穿梭于各軍之間將帥令傳遞到每一處。接令的前軍迅速調整陣型,分成數隊,每隊五百騎,前后共計十隊,隨著一聲長長的號角聲,在馬蹄踩踏凍土的脆響各隊拉開間距沖向敵陣。
兩千步、千步、九百步、八百步戰馬由緩步轉換著快步,速度越來越快,小跑變成快跑,前排的騎兵不斷催馬,將戰馬的速度提高的極致,準備沖陣了。聽著如雷的蹄聲,伴隨著戰士的呼喝聲,看著己方騎兵一隊隊拉開距離如洶涌的波濤向前涌去。
阿難答仿佛已經看到了宋軍兵卒已經被己方戰馬的沖鋒嚇得肝膽俱裂,驚慌失措下掉頭逃跑,又紛紛被己方騎兵劈倒在地。而他之所以上來就發起如此聲勢浩大的突擊就是震懾住當面之敵,迫使他們在投入近戰之前就陷入崩潰。
嗖、嗖、嗖
轟、轟、轟
嗵、嗵、嗵
不過一陣轟鳴聲打破了阿難答的幻想,只見敵方大陣中火光閃爍,爆鳴聲驚天動地,騰起的硝煙遮天蔽日。不容他多想,從天而降的各種炮彈砸了下來,爆炸的火光覆蓋了己方騎兵整個沖鋒隊形,即使距離自己尚遠,但他也感到了撲面的熱浪,身后的大纛被爆炸的余波沖的劇烈搖曳,座下的戰馬驚得不安的踱著步,打著響鼻。
安撫住座下的戰馬,阿難答再看剛才還生龍活虎,氣勢如龍的騎兵陣線被炸的七零八落,受驚的戰馬嘶鳴著四處亂竄,騎兵紛紛墜馬,死傷慘重。但此時形勢已成,沖鋒的戰馬已經停不下來,如飛蛾撲火般的沖向南軍大陣
xbiq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