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末年,由于宋朝采用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導致土地集中到少數勛貴和士紳手中,大批農民淪為佃農和流民,自耕農的負擔愈加沉重。而蒙元奪取江南后,大量良田又淪為蒙元權貴們的封地,進一步導致土地緊張,社會矛盾日趨尖銳。
大量人口注銷戶籍,人口流失,征兵征不到人,就得砸錢招募,從府兵制變成募兵制。過去的府兵制士卒糧食、武器要自備,當兵可以享受免稅的優待;而募兵制是用錢招募職業軍人,武器要國家供給。
可土地政策的崩壞,使朝廷收不上稅,中央沒錢自然開不出軍費,就只能權力下放,讓邊境的節度使自己看著辦。這樣一來,節度使在自己的地盤里說了算,如此朝廷是省錢了,但軍隊私有化的隱患就此埋下。這些已經夠令人頭痛了,而因此產生的社會矛盾、階級矛盾也隨之尖銳。
不過趙昺也知道歷史上每當戰亂平息,經過數年休養生息,百姓生活日趨安定,也就是人口爆炸性增長時期的到來。人口的增加也就需要大量新的土地納入分配,可資源是有限的,總有一天國家會無地可分,那么又會產生老問題。
解決土地匱乏的問題,除了開墾荒地,就是通過科技的發展提高單位產量,當然趙昺也清楚以當今的農業科技水平,驟然提高糧食產量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更多的土地才能生產更多的糧食,養活增加的人口。
趙昺收復江南時,經過各朝數百年的經營,在現有的手段下土地的開發以達到了瓶頸,可人口卻在不斷增加,人地矛盾愈發激烈。而穩定局勢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重新分配田地,實現耕者有其田,進而使百姓安家樂業,國家稅收增加。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一個新的盛世就會再度出現,他也就成了青史留名的一代明君。
現在明知道如此做前邊就是個坑,趙昺當然不會再走,而是選擇了現代比較成熟的承包制。土地屬于國家,朝廷就是大地主,去除永業田,按照人口授田,以畝收稅。這樣就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發生,避免逃戶的產生,消除隱匿人口的現象,保證了國家的稅收,也就穩住了基本盤。
不過大家都知道獲得土地,還有個最簡單的方法搶。而中原土地肥沃平坦,水利設施完備,經過多年戰亂地廣人稀,自然是最好的目標。而奪占土地后,不僅有大量土地可參與分配,也可以用獎勵軍功的方式,讓來自江南士卒獲得土地,引導南人北遷,緩解江南土地的緊缺。
而蒙元的鐵蹄曾經肆虐江南,現在仍盤踞中原,依然威脅著江南的安危,不免讓人難安。且大宋誕生于中原地區,是中華正統,恢復舊土也是眾多朝臣和士人的企盼。趙昺則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和情懷,一次次發起北伐解決土地問題,緩解燃眉之急。
趙昺對于高級官員的獎勵還是很苛刻的,他寧愿給予金銀財物,也不愿授予其土地,以防止勛貴集團取代過去的士紳集團占有大量土地,成為新的大地主,利用特權偷逃稅賦,敗壞綱紀。所以對于他們的封賞更多是賜予金錢,給予爵位。
盡管有為長遠計的由頭,有著諸多的無奈,但是以一代人的犧牲換取土地,看著成百上千生命的消失,趙昺還是心覺不忍,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