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形勢也發生了改變,在居庸關失守后,蒙元朝廷已經迅速召回城外的兵馬入城堅守,我軍兩個大營乘勢追擊,在城外重新下寨,并距城五里依地形掘壕筑壘防敵突圍,將大都城團團圍住。如今行營也自涿州移至金中都故城,等待陛下回去商議如何攻城。
略作休整后,趙昺在御前護軍的護衛下前往行營駐地,而讓他哭笑不得的是護軍自倪亮以下皆剪去長發。想想頭發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他擔心是倪亮強令各部軍卒剪頭,從而引起眾軍不滿,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于是趙昺便私下問詢,讓他有些意外的是大家皆是自愿,但稱是擔心陛下剪發之舉觸怒天地,引起朝臣們的反對,士人們的責難。因而大家愿意以此來為皇帝分擔天譴,表明護軍上下支持皇帝的剪發之舉,震懾那些膽敢向皇帝尋釁宵小。
想到護軍上下近乎盲從的冒天下大不韙來支持自己的小任性,趙昺是深受感動,而有了這些忠誠之軍的愛戴和擁護,他又何愁大事不成。待趙昺至行營,已經是五月中旬,進入了盛夏時節,但比之江南是濕熱還是好受些。
行營設在金中都故城,位于大都城的東南約二十里,行駕過宛平后便是沿著大都城西外圍環路前行。趙昺對大都城是久仰大名,前生今世都未曾一觀,上輩子的時候大都城早已被毀,地表上的痕跡幾乎無存,舊址上建起了新北京城。而這輩子則是敵國都城,經過二十年的廝殺才走到城下。
大都城自至元四年開始營建,負責工程的總管劉秉忠、輔助的張柔、張弘略父子,及來自阿拉伯的宮殿設計師也黑迭兒皆已作古。但說起來還算是做新城,直到至元二十二年時,大內宮殿、宮城城墻、太液池西岸的太子府、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等官署,以及都城城墻、金水河、鐘鼓樓、大護國仁王寺、大圣壽萬安寺等重要建筑才陸續竣工,大規模遷民入城。
忽必烈死后,真金和鐵穆耳兩位繼承者又用了多年的時間陸續完成了宮內各處便殿、社稷壇,添建孔廟、國子監、郊祭壇廟和佛寺等。不過由于趙昺的干擾,先后用兵收復了江南和兩淮地區,讓京杭運河喪失了南糧北運的作用。導致運糧入京的通惠河工程胎死腹中,至今還只存在紙面上,所以有些配套工程并未完工,稱之為爛尾工程也不為過。
“城池很是雄偉、廣大”趁途中打尖的空當,趙昺在護軍幾位將領的陪伴下越過己方的防線,在距城兩里的地方駐馬觀城,但見一道高大的城墻猶如一道大壩橫亙在眼前,看不到頭尾。轉戰南北,他也見過了無數雄關堅城,但此時也不無感嘆地道。
“嗯,據傳大都城池周長六十里有余,高有四丈,頂部最寬處可并行四輛馬車”倪亮面色波瀾不驚,點點頭道。
“比之我朝的臨安和開封皆要廣大,但也太粗糙了些,作為都城居然都沒有包磚,墻體和城臺皆裸露在外,只蓋了些席子遮雨”護軍一旅都統邵晨也不以為然地笑道。
“你們這群軍漢,真是毫無情趣,這叫蓑衣披城,乃是大都勝景之一,讓諸多文人墨客驚嘆,感慨之余妙筆生花寫下無數詩篇”虞侯程然點著幾人揶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