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恭迎圣駕,萬歲,萬歲,萬萬歲”陸秀夫率行營眾臣出十里出營,見到圣駕齊聲施禮道。
“眾卿平身”趙昺急忙下馬緊走兩步上前攙扶道。
“恭賀陛下,檀州、居庸關戰事皆告大捷”陸秀夫等起身后再賀道。
“皆是眾軍力戰之功,朕不敢居功”趙昺擺手笑道。
“陛下遠途奔波,一路辛苦,請登車”見禮已過,眾臣請陛下登車回宮。
“眾卿辛苦,陸相同乘”趙昺邀陸秀夫和鄧光薦一起登上駱車,眾臣也紛紛上馬、乘車,隨駕而行。
由于近段時間通往檀州的道路被截斷,以致消息斷絕,陸秀夫簡要的介紹了近日發生的大事小情,以及處理的意見。“陸相,為何如此啊”趙昺見其總是瞄著自己的腦袋,他本就心里發虛,訕笑著問道。
“陛下剪發之事做的有些欠妥啊”陸秀夫輕嘆口氣道。
“此事已經傳到行營了朕只是圖一時清涼,并未考慮那么多”趙昺故作驚詫地道,而他的解釋也很牽強。
“陛下剪發的消息早就傳開了,而今軍中上下皆已效仿陛下的短發為榮,即使是護衛行營的親衛們都將頭發剪短了,臣如何能不知啊”陸秀夫頗為無奈地道。
“可能大家都覺的天熱了,也覺得頭發短些涼快,又便于打理吧”趙昺試探著回答道。
他并不清楚自己剪發引起的波瀾,他在檀州一時興起的舉動讓參戰的部隊將領效仿,波及到各級官兵;在與御前護軍后,倪亮不問理由的盲從,又讓數萬人紛紛剪發;而剪發之事隨著增援檀州各部的規建,很快在圍城部隊中流行開來,乃至蔓延全軍。
與之同時流傳著皇帝剪發的各種版本,有他因痛失愛將李振,悲痛之余剪發以表達悼念之情;有說皇帝攬下檀州之敗的責任,剪發以告誡自己勿忘今日之恥;還有說他為提振遠征軍的士氣,剪發以明志,鼓勵他們從頭再來,再建新功的;當然也有說皇帝只是因為長途行軍,又逢夏日炎炎,頭發污穢不堪,難以打理,干脆就剪了長發的。
反正是說法各異,不一而足,但事實是前方幾十萬宋軍齊齊自覺效仿皇帝剪掉了長發。這自然也在各級官員和百姓中引發爭論,有儒士痛心疾首說皇帝違背禮制,有悖圣人教誨;有大儒名士干脆上諫責問皇帝,毫不客氣稱其敗壞世風,有違天倫,與蠻夷無異,勸他早日懸崖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