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前沿報告后,皇帝便下令加強監視,發現有敵軍進行修補立即開槍開炮阻止,不能讓他們將裂縫修復。因而在宋軍有意的關照下,這些裂縫在暴雨的沖刷下,越來越深,越來越大,逐漸蔓延到整個墻體,甚至沿門柱出現幾道尺把寬,足以掉下一個人的裂縫,卻又無法得到徹底整修,元軍只能草草加以填充掩蓋,免得巡城的軍卒不慎掉下去。
如今安貞門成為北城最為薄弱之處,在彈丸的撞擊下,龜裂的土層如鱗片一般層層剝落,成塊的掉落。而被覆鐵皮有近兩尺厚的巨大城門也禁不住實心鐵丸的反復沖擊,凹陷、扭曲、碎裂、直至四分五裂,傾倒在地。
由厚重的巨石壘砌的門柱同樣在火炮的轟擊下崩裂、移位、垮塌,而作為承重的方木橫梁失去支撐后,也發生了扭曲和斷裂。當它再無法承載沉重的墻體時,城墻瞬間向外傾斜,大片墻體沿著裂縫整體坍塌下來,連帶撕扯著失去支撐的左右大片城墻垮塌,形成了一道寬有三、四十步寬的巨大豁口。
“準備出擊”隨著城墻的垮塌,火炮停止了轟擊,但火箭炮仍在不知疲倦的發射,阻擋和壓制可能發起反擊的敵軍。待塵煙稍稍散去,吳峰看向展現在眼前的口子,下來道。隨著他的命令,將旗豎起,參與攻擊的部隊立刻整隊進至浮橋邊做好準備。
“沖鋒”城上死一般的沉寂,沒有預想中的箭如雨下和呼嘯的投石,吳峰果斷的下達了突擊命令。
“滴答、滴答、滴滴答”
“冬、冬、冬”凄厲急促的沖鋒號聲和一陣緊似一陣的鼓聲下,擔任突擊任務的幾個營立刻踏上浮橋向對岸沖去,擔任壓制任務的各營迫擊炮隊則向城頭上進行吊射,壓制城上殘敵,掩護部隊突擊。
三師一團統領岳鑒作為主攻團主官跟隨突擊營之后,他踏著及膝的浮土,踩著碎石土礫翻過坍塌的城門進入城內,眼前的場景還是讓他吃了一驚。起初他在宋軍三輪炮火打擊下,很難有人能夠活下來,可讓他意外的是元軍也在戰爭中學會了如何生存。
挨打挨出經驗的元軍發現城墻腳下是最好的避彈之地,射入城內的炮彈由于城墻的阻隔無法落在城根,直射的炮彈也難以穿透厚大十數丈的城墻,所以在宋軍開始炮擊后城上的守軍就撤至城下,躲在墻根兒里。所以除了被坍塌的城墻埋壓的倒霉蛋兒,大多數人都活了下來。
“一營阻擊敵軍,二營、三營上城墻穩住突破口”宋軍冒著煙塵沖入城中,那些被勐烈炮擊炸的有些發懵的敵軍也是有些愣神兒,但他們很快反應過來,知道若是不能堵住缺口,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揮舞著刀槍向他們沖了過來。岳鑒見狀立即改變預定計劃,沒有向縱深發展,而是當機立斷先行建立橋頭堡,守住突破口,搶占制高點阻敵重回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