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班下人欺蒙殿下,那又為何”劉夫人疑惑地問道。
“哦,昨日娘娘聽聞衛王將一班流民義勇收入府中,將行在搞得烏七八糟,她擔心殿下是受歹人蠱惑和利用,特差遣我前去察看。”劉黻喝了口酒道,“你猜殿下收留的是何人”
“該不會是與我們同舟的那些病患吧”劉夫人立刻想到說。
“夫人所言正是。”劉黻點點頭道,“我們下船后,同船之人被另行安置它處,但朝廷卻拒絕供給他們衣食、糧餉,以致他們與流民無異。還有那些護送殿下自泉州突圍的義勇,他們同樣被扣減糧餉,每日也是食不果腹,沒有遮風避雨之處。殿下聞知后,便將眾人全部接入府中安置,突然來了二千人,府中哪有那么多的儲備,想來殿下是將自己的供應分與眾人了。”
“殿下宅心仁厚,重情重義,想在船上時繳獲那么多金銀誰不眼熱,殿下卻悉數分與眾人,如今將自己的供應與眾人共享應該不會假。”劉夫人給劉黻布菜道。
“是啊,我去時殿下正命人搭起靈棚準備做法事,超度和祭奠在泉州之役中陣亡的官兵和義勇,想想一個孩子都如此重情,令我等汗顏,可有些人卻還無端猜忌”劉黻嘆口氣說道,他知道殿下做的正是朝廷應該做的事情,但一直卻無人提起。
“夫君,殿下對我們有救命之恩,且又與你有師生之分,現在殿下有難,我們不能放任不理啊”劉夫人聽朝中有人竟然懷疑一個這么好的孩子行為不軌,心中十分不滿,但礙于女子不得干涉外事的規矩也不便多言,只能委婉的提醒劉黻。
“嗯”劉黻看了夫人一眼便不再多言,匆匆吃罷飯便轉到書房準備報與娘娘的奏表
書房中燭火昏暗,更鼓已敲了三遍,但劉黻身前的書案上還是白紙一張,而他也是幾次提筆又放下,腦子中閃現著衛王府中的一幕幕情形,思來想去殿下所做并沒有什么過分的舉動。可他總覺的有什么不妥。
通過船上那段時間相處,劉黻知道絕不能將殿下視為普通孩子看待,其所為似是另有深意。就說今日殿下當著他面讓那些義勇們稟報傷亡看似無意,但現在細想來像是故意說給他聽,而當時自己聽后也是悲憤不已,還應眾人的要求題寫了一幅忠義千秋的條幅,殿下立刻命人裱了掛在靈堂正堂。
說起來祭祀也分為三六九等,有國祭和鄉祭之分。而這次祭祀雖然是殿下主持發起的,但是沒有朝廷和陛下的敕旨也只能算是鄉祭,可自己不是普通百姓,而是朝廷右相奉太后之命前來視察的,如今一時興起題了字,那么這次祭祀不說性質發生了改變,起碼檔次提高了許多。在他人看來更像是自己借此表達對朝廷如此對待那些死去義勇的不滿,更是暗中唆使殿下胡鬧的主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