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剩下的便是護軍和匠作局了,這都是管轄人員最多的兩個單位,當然也是今天人事安排的重頭戲,所以大家的注意力還是放在了這里,一大幫還沒有得到任命的人都眼巴巴的看著殿下手中的那張寫滿字的紙
謎底很快揭曉,整個護軍編制除做出舟、步軍比例調整外,其它內容與原方案沒做大的改動。下轄兩部,三營舟軍和兩營步軍,共領官兵二千六百八十一名。設統領一員,副統領兩員,撥發官一員,訓練官十五員,部將、隊將三十人,步軍教頭十七人,水軍教頭二十人。護軍統領由趙孟錦擔任,統領之下設兩位副將,分別落在了劉洙和黃顯耀身上,他們同時又兼領舟軍和步軍。
趙昺之所以選擇趙孟錦為護軍之首,不排除其出身宗室的原因,如此起碼忠心是可以保證的,當然這也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他發現趙孟錦貌似粗魯,行為魯莽,但其行止坐臥一直保持著軍人的姿態,且其管理的東院秩序井然,一切皆如軍中,也未曾發生過雞鳴狗盜之事,顯然其有整軍之才。而當今王府中的將領水陸實戰經驗豐富,又長期領兵的也只有趙孟錦。
劉洙此前任晉江東石寨兵馬統領,東石寨是水寨,駐有戰船五艘、水軍五百,專門抵御水寇海盜,維持地方治安,平定。他們雖屬地方軍,但南宋后期戰爭常年不斷,正規軍消耗嚴重,戰斗力日漸衰弱,每當戰事緊急,地方軍也常常被征調御敵,因此他并不缺乏實戰指揮經驗,而手下兵勇也訓練有素。
黃顯耀雖然沒有官身,年紀也輕,但他出身將門,隨父親常駐軍中,協助其管理軍隊,因此熟知軍旅。而在勤王途中,在作為泉州州將的父親殉難后,作為少將軍的他迅速接過指揮權,保證隊伍沒有潰散。接著代父指揮作戰,保護皇帝殺出重圍,其能力可見一斑,也因而得到了眾軍的擁戴。但其管理的西院因為以鄉勇為主,也導致營區混亂,讓趙昺很不滿意,可瑕不掩疵,還是決定讓他擔任步軍統領。
匠作局的主事由周翔接任,這個人在趙昺看來毛病最多,不僅膽小怕事,而且有點貪小便宜,還是個官迷。但也不是沒有優點,起碼其在軍器監中混了多年,對各種武器的制作流程十分熟悉,這個趙昺是暗中考察過的,更重要的是他手里掌握著一群熟練的工匠,可以通過他招來一批現成的可用之人,現在賞他個官做,趙昺相信他肯定會更加賣力的。
府中各單位主事全部任命完畢,各部下級軍官的選任權趙昺就交給了他們,而自己沒有參與。他這樣做一者對下邊的人實在是不熟悉;二者將權力下放,有助于提高新任主官的威信;三者他們即便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也不會選拔庸才,而任用親信也有助于隊伍的相對穩定。但趙昺要求各部選拔前一定要將府中的規矩傳達到每一個人,要走的人可以到總計局領取盤纏。
為公平考慮,趙昺采用自上而下的選拔方式,即由舟、步和匠作三位統制先各自選出所屬正、副將及訓練官等職司;再由選出的人挑選所屬隊將、旗頭、教頭等基層軍官;最后再由這些人從義勇中選兵。但其中有兩人有特權,一個是親衛營的倪亮,另一個卻是匠作局的周翔,他們可以先行選拔,就是兩人都相中一個人,他們可以帶走。
對于倪亮有優先權,大家沒有話說,畢竟親衛營是直接保護王爺的,必須要用忠誠可靠,武藝高強之人。而對周翔就頗有微詞了,因為說起來他就是個工匠頭兒,可在大宋工匠的社會地位是不高的,在軍中也處于輔助地位,平日沒有人拿他們當回事兒的。但趙昺卻知道戰爭史可以說正是由工匠們推動的,正是他們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先進武器,從而使戰爭變得更加殘酷、血腥和高效,可以說一個好工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歷史,若不是自己是個王爺,他都想親領匠作局,自己干這個肯定比當王爺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