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準備制造的當然不是現在那種箭桿上綁個藥包的那種火箭,而是導彈和運載火箭的老祖宗鉆天猴。將鉆天猴,不,火箭首次用于戰爭的卻不是中國人,卻是印度,他們將裝有火藥的藥筒綁在一根木棍做成的平衡桿上,然后利用火藥燃燒產生的推力將其射到敵軍陣營中。而后英國人在與其的戰斗中學會了制造方法,并加以改進。
經過幾年的探索,英國人康格里夫采用新型火藥制造出了一種實用的火箭,射程可達1800米。后經不斷改進,射程可達三、四公里。開始時主要以尾焰燃燒殺傷敵人,后來又配備了爆破彈頭。火箭最初裝備給海軍,供海軍炮兵和陸戰隊從軍艦或專用的火箭舢板上發射,之后又裝備陸軍騎兵炮部隊,組成獨立的火箭炮連。因為相對于十九世紀初期的火炮,火箭具有射速快,射程遠,機動靈活等特點,使其在新式火炮出現之前大出風頭,被稱為“沒有炮身的火炮靈魂”。
當然這種火箭也不是沒有缺點,那就是準確性太差,偏個百八十米都是正常現象。但趙昺想將其列裝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現在護軍兵力太少,武器短缺。而火箭制造簡單,發射速度快,可以大規模列裝,齊射可以達到覆蓋射擊的效果,加上其產生的聲光效果,對人和戰馬都會產生極大的震懾力,正好能彌補弩炮射速較慢的缺憾
“怎么回事,外邊吵什么”正當趙昺輾轉反側睡不著的時候,外邊傳來一陣吵鬧聲。
“殿下,周主事有急事求見,小的讓他去找蔡總管,可他說只有殿下才能解決,聲音大了些,吵到了殿下。”王德跑過來稟告道。
“問問他什么事情,如此著急”趙昺沒有好氣地說道。
“殿下,周主事的說新火藥造出來了,可工匠在試用時瞬間起火,將頭臉都給燒傷了,想請殿下拿主意呢”不一會兒,王德又跑進來匯報道。
“誒,我怎么將這個忘了,快給我更衣”趙昺一聽吃了一驚,沒想到小心再小心還是出了事情,但他馬上就想到了問題所在。這時候的火藥因為成分配比的原因,燃點高、燃燒速度慢,用火是無法直接點燃的,只能用燒紅的鐵錐去烙才能將其點燃。而工匠們不知道新型火藥燃燒速度很快,用鐵錐去烙,火藥瞬間就會爆燃,不燒著人才怪呢。
因為出了意外,趙昺的覺是睡不成了,他匆匆趕到現場進行處理。試燃火藥的兩個工匠滿面烏黑,發須眉毛都被燎的打了卷,衣服上也滿是小窟窿,看著十分嚇人,慶幸的是清洗之后再看并不嚴重,只是頭臉和手臂上發紅,多了幾個水泡。不過也說明火藥十分敏感,基本達到了要求。解決的辦法其實也十分簡單,只要改為以引線作為媒介就好。在趙昺的指導下,加裝了紙質引信后便迎刃而解,其后他們又做了幾個大號藥包進行試驗,其威力令那些老工匠都吃驚不已,連連稱奇。
火藥試制成功,則標志著火箭的制造成功了一半。接下來趙昺令鐵匠用鐵皮打造出數個直徑三寸,長三尺三寸的鐵質藥筒,裝滿火藥稱重后又令木匠削制了幾根長丈五的木桿。然后將藥筒和木桿捆綁在一起后進行平衡試驗,這是火箭能否順利起飛的關鍵一步,幾經增減后終于暫定下了各部分數據,而結果還要看試驗以后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