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趙昺已經有了計較,不收眾人的東西也是有目的的。待眾人落座后便開了腔。他先向大家宣布了風災給廣州城造成的損失,并講了府中救災的安排,可帥府軍撤離在即,他希望將眾人捐些錢糧用以幫助災民。
但此次官府并不參與其中,而是由他們選出公正清明之人主持。安排捐款的使用,負責安葬亡者,撫恤傷者,修補被毀的房屋、橋梁,重建沖垮的水壩、鹽田,以求渡過難關。事后由官府出資將捐資者的名姓和款額刻于碑上,立在府衙大門前,以為褒獎。
趙昺如此安排等于將進貢給自己的錢用于災民,并不需要他們另外出錢,而那些捐資者即得以善名遠揚。又給王爺留下好印象。這樣的好事大家如何不肯,紛紛表示愿意效勞,當下便在殿下和諸位官員的見證下推選出五人來辦理救災事宜。趙昺當然又是贊賞一番后才將他們親送到府外,那是給足了眾人面子。
送走了這些人,趙昺再回堂中與張鎮孫敘話,這才搞明白怎么回事。原來張鎮孫接到旨意后便會同王道夫和凌統以制置司的名義開始征繳稅賦,招募士兵,收編散于各處的散兵游勇,準備攻打廣州。但此刻廣東各州縣還有留守的元軍,倉促之間他們也無法聚集起足夠的力量。正在籌備之時便傳來帥府軍已經收復廣州的消息。
張鎮孫與王道夫、凌統商議之后。認為廣州一失敵軍必人心惶惶,再加上敵軍大隊陸續北撤,正是借勢收復失地的好機會。于是他們便帶領三千多人馬邊攻州略府,邊向廣州進軍。陸續收復了十幾座州縣。就這樣一直打到了惠州,此刻已有了三、四萬人馬,而帥府派來接洽的使者也尋到此,轉達了趙昺的意思,讓他們速來接受廣州。
廣東軍此時家業大了,且朝廷便滯留在廣東沿海附近。也需他們協餉,而他們收復的地方剛經兵火籌措糧餉也日益困難,進軍廣州便勢在必行。而過去行軍沒有火車、汽車,大隊正常情況下一日行軍不過三十里,偏偏又趕上颶風掃蕩沿海,道路泥濘難行,速度更慢。可帥府催的又急,張鎮孫就帶著幾個隨從冒雨先行,他們日夜兼程昨夜到了城外,因為城門早已關閉,只能清晨入城,正好趕上了這一幕。
說了會兒話,趙昺看張鎮孫直打蔫,明白他們趕了好幾天路累得跟狗似的,再不懂事也知道該讓人家休息休息再談公事。便命人備下熱水熱飯,安排了住處,讓他們明日再議交接之事。
“殿下,今日所為真是大出老夫意料,讓人佩服啊”堂上沒有了外人,應節嚴笑著說道。
“這都是先生教導的好,其中可有不妥”趙昺嘿嘿一笑道,心里暗罵你們這幫人都把老子當錢串子了,可我又是為了誰啊
“殿下如此,老夫以為恰如其分,并無不妥之處。只是”應節嚴看著殿下欲言又止道。
“先生是想說我無利不起早,放著到手的錢不拿,肯定是又有什么安排,對不對”趙昺看老頭嘴角帶笑就明白他所想,這是在探自己的底兒。而從他那賤兮兮的樣子就知道小時候肯定也不是讓人省心的主兒。
“哈哈,殿下果然聰明。我們撤離在即,殿下業已下令賑災,此已是仁至義盡,收下商賈們的獻貢也順理成章。而殿下卻只取了一文,老夫實在是不解”應節嚴被殿下點破,并不覺尷尬,哈哈一笑又問道。
“我若說本王心懷慈悲,看不得百姓受苦,先生斷然不信”趙昺明白老頭的意思是說自己裝逼裝過了,自我解嘲地笑笑道,“但先生定知民心向背之意,廣州城來日依然是敵我爭奪的重點地區,要想讓百姓在蒙古人利刃的威脅下依然能心向我大宋,僅憑幾句忠義為本是難以實現的,只有讓他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皇恩浩蕩才行。不過那么多錢就這么扔了,還是有些肉疼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