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怎能如此做,那豈不是有違大義,泉州百姓何辜啊”應節嚴聽了氣得胡子都翹起來,大怒道,看架勢要將他逐出師門。
“先生,我說的是如果我是他。本王年少多金,又得名師管教,自然人品也好的不得了,何須出此下策”趙昺看老頭真生氣了,趕緊陪笑道。
“殿下唉”應節嚴真是無語了,自己怎么攤上這么個學生,不過想想殿下的方法雖損,但是十有八九能成功,而現在他變著法兒的籌餉怕也有這個原因在內。
“呵呵”趙昺搔搔頭皮訕笑著,其實他覺得自己說的沒錯,古代戰爭打的其實是人品。人品不行,上億人都可以輕易地被幾十萬人征服,這大宋就是最好的例子,幾十年間便透支了光了祖宗好不容易攢下來的人品,結果是眾叛親離國破家亡。
有時決定一場戰斗的勝負與心理有很大關系,想想雙方數萬、甚至數十萬的人對陣,打起來便是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鮮血橫流,尸橫遍野。而大家都是人,有老婆孩子,至少也有親爹親娘。當戰斗開始的時候,戰況膠著的時候,作為普通士兵誰都難免會想,拼還是跑排出值不值得為這個政府賣命等等所謂公民意識,單就個人來講肯定是跑因為大家歸根到底都是人,要說徹底不為自己的性命考慮那不大現實。
而一旦戰敗,其實無論哪個民族,都是大家撒丫子就跑,漫山遍野地竄,為了跑得遠,跑得快,最好連鎧甲武器也丟掉。即使后面有白刃督戰也擋不住,倒是可能被野牛群一般涌來的亂兵踩踏。可大家也明白打仗竄得越慌,死得越快,你前邊跑人家后邊追,死傷慘重的肯定是先跑的。話又說回來,既然大家都明白誰先跑誰死的道理,為啥還要跑呢這就是人品的問題了。
說到頭來就是一個對身邊的戰友,對統帥能不能信任的問題。這個信任不信任的判斷,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社會里活出來的,血海里淘出來的,父兄處看來的,戰場里打來的。單就個人心里的小算盤來講,跑的話,被對方追殺,死的可能性是半對半;弟兄們都堅持的話,死的可能性不足一成,所以堅持就是勝利問題是,如果自己”越戰越勇”,戰友們卻早已經跑出二里地外去了,自己死的可能性就是百分之百了,那何必不去爭取那一半活命的機會呢
至于如果戰士們拼命搏斗,統帥卻已經人面不知何處去,那就更不用提了,還操心什么百分率,可以直接考慮死得有多難看這些身后事的問題了。而你又沒錢買命,搞什么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么長久以往影響士兵們判斷的這個東西,就形成了民族性格和人品,也就成了決定戰爭勝負的最終力量
“壞了,得趕緊將江翊善和后軍調回來,否則也將受其害”趙昺說笑間突然道。
“殿下,這又是何講”應節嚴納悶地問道。
“張世杰戰敗,必然會引領著朝廷繼續南撤,如果不妙便會取道海峽向占城去,而江翊善卻是好人,我擔心被他們利用,最終丟了性命”趙昺解說道。
“殿下多慮了,事情怕一時還到不了那個地步。”應節嚴笑道,“老夫只是奇怪,殿下對江翊善多有不滿,為何還要一力維護他呢”這個問題他想了很久不得其解,今日便借機說了出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