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此話怎講”江璆納悶地問道。
“殿下經此一戰,也便隨了你們的心愿,卻是苦了他啦”元妙看看遠方道。
“還請明示”應節嚴和江璆對視一眼,正色問道。
“你們二位的意思謀劃許久,便是欲將朝廷逼往占城,獨留殿下與瓊州主持復國大業,來日登上九五之位嗎但你們棋差一招。”元妙冷冷地說道。
“即便我們有此想法,殿下若是擊敗劉深,定會迎太后和陛下回瓊,又怎能隨了我們的心愿”應節嚴愣了下又問道。
“你們千算萬算,卻棋差一招,沒有想到朝廷會敗走七洲洋。而殿下卻只憑直覺便斷定你們有事,用了一夜就猜測出二位想做什么。且比你們高明,很快推演出朝廷敗走的方向。”元妙輕笑道,“殿下不想你們為了他而名節不保,坐實了謀立的罪名。又不想眼見太后和陛下落于韃子之手,才先行率摧鋒軍出戰。若殿下以一軍之力盡殲劉深,定然朝廷上下震動,朝廷本就懷疑有人欲借殿下之名行謀立之事,他們自知實力不濟,又怎敢上島,這豈不是做成了你們想做而又沒有做成的事情”。
“那大師又怎知殿下必勝呢”江璆有些尷尬,咽了口唾沫問道。
“殿下行事一向謹慎,從不作無把握之事,雖然事出倉促,但以殿下的聰穎定會想出萬全之策。且他在臨走時曾留書給蔡完義和劉洙,定會藏有后手,若事不可為,也會救出太后和陛下后全身而退的。”元妙說道。
“那你為何又連日過海到雷州尋我們”聽了元妙的一番高論,應節嚴也不得不對這個隱于后府吃齋念佛的大和尚刮目相看,但仍有疑問。
“阿彌陀佛,罪過。”元妙仿佛十分愧對佛祖似的頌了聲佛號才道,“很簡單,老衲也不想他們上島,攪了清凈”
“你你這大和尚居然也動了嗔念”應節嚴指著元妙不知該如何說他了。
“唉,罪過啊”元妙搖搖頭道,“殿下已然算定你們不肯出兵,卻又擔心朝廷敗入海峽,定然是令劉洙判明情況后才出兵增援。而老衲也只有先請動你們才可保殿下必勝。”
“大師原來與我們都是同道中人啊”江璆也樂了,暗籌這元妙也是高人,莫不是早已修煉成佛了,“大師既然如此,為何有說苦了殿下呢”
“唉,你們還沒有看出,殿下志不在那九五之位嗎而天下又有什么事情比做那些不愿之事更苦的呢”元妙嘆口氣道。
“大師所言不錯,殿下是被我們逼上了這條路。他生性閑散,不喜讀書、練武,更不想卷入朝廷中的爭斗,他只想能有間屋子擺弄那些奇巧之物。”應節嚴嘆道,“但殿下聰穎,重情義,又心軟,他起初因為不忍拋棄那些護衛他的義勇,想為他們尋一處安居之地才選中了瓊州,才不得不上下奔走,求得這一隅之地。但其后事情發展已經不由殿下所想,牽扯進來的人和事情越來越多,而我們又對他寄予的希望亦越來越大,使殿下成騎虎之勢,不由己的被動的跟著一路走下來。”
“想來確實如大師和撫帥所言,只是這亂世有幾人能如意,而殿下生于皇家便自落地起就背負著守土復興之責,想逃也逃不脫,我們也是在盡臣子與師者的責任。可讓一個孩子擔負如此大的責任卻也太過殘忍,但這世上又有誰不是無辜的呢即便以跳出紅塵的元妙大師不也要擔負起宗室的責任嗎”江璆聽兩人皆有頹廢之意,肅然說道。
“是啊,那便讓我們將殿下逼成中興大宋的一代明君,即便有些罪過想佛祖也會見諒的。”應節嚴向元妙施禮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