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早在覲見太后和皇帝的時候就已經想到自己會被扣留在此,臨行前也提早做了安排。方法無非是兩種一是偷著溜走;二是光明正大的走出去。但偷跑太過下作,又容易招人非議,因此這只是情非得已時的下策。可要正經的走出去也并不容易,不但要過詭計多端的陳宜中這一關,還要盡量不采用武力確實很難。
出乎趙昺意料的是小皇帝已然感覺到危機,現今臣強君弱,朝中文武畏戰,軍心不穩,黨爭不斷。不但無力收復失地,也難以守住最后的根據地,早晚會在顛沛流離中耗盡最后的力量。想到覆滅就在眼前,小皇帝也是睡不著覺,可當他發現衛王卻在瓊州打出一番天地的時候又看到了希望,尤其是打敗了劉深后更將復國的希望寄托在其身上。
而小皇帝趙昰卻只是將想法深深的埋在心里,并未對任何人提起,因為他知道此等事情不僅關系到國家的興亡,也關系到衛王的性命。常人都以為他小,并不懂事,其實卻也經歷了皇權的更迭,看到了政治的血腥和無情。在先帝駕崩后,謝太后召集群臣商議立帝,眾人以為楊淑妃所生趙昰年長當立,但賈似道和謝太后都主張立嫡子,于是趙顯被立為帝。此時其只有四歲年紀尚幼,因此由太皇太后謝氏垂簾聽政,但朝廷實權實際上仍掌握在宰相賈似道手中。
趙昰由于母親地位低下,使其失去了皇位,但也免于做了亡國之君,又陰錯陽差的當了皇帝,可依然無法擺脫權臣主政的命運,只是當年的賈似道換成了陳宜中。他想著自己終有長大的一天,現在也無力反抗,只能隱忍著。眼見陳宜中又把兄弟留在宮中就知道其不想讓皇權獨立,其好繼續弄權,這讓他不能再坐視了。
但趙昰并沒有貿然行動,他知道事情一旦敗露,兄弟兩人都將陷于危險。因而只能以自己的方式試探趙昺是不是真的能掌握帥府軍,當然其方式在外人看來十分幼稚,可也正好瞞過了身邊的探子們,也讓趙昰能斷定兄弟完全控制著瓊州的力量。于是他借玩笑授予了兄弟兵馬大權,并決定讓其盡快離開朝廷,免得夜長夢多
“五哥兒,接你的人來了”御船臥艙中只有趙昰兄弟二人,他扶起大禮相見的兄弟沉聲問道。
“嗯,他們到了”趙昺點點頭,卻沒有一點脫困的喜悅,心情反而更加沉重。
“五哥兒,你真好,有一群忠義屬下肯為你赴湯蹈火。”趙昰羨慕之情溢于言表,但其中卻沒有一絲嫉妒之意。
“皇兄,他們是臣弟的屬下,也便是皇兄的,他們同樣會為你出生入死的。”趙昺抬頭看看小皇帝肅然說道。
“好,待來日我們趕走韃子,復我祖宗江山,朕定好好封賞他們。”趙昰拍拍比自己矮了一頭的幼帝擠出絲笑容道,“五哥兒,兄弟中你年歲最小,為兄本應將你留在身邊照看,但國事艱難我又受限于年紀無法親政,一切卻要仰仗于你,實是讓為兄的羞愧。”
“皇兄不要難過,不若你隨我回瓊州,我定一力保你親政。”趙昺施禮道。不過這次他說的倒是真心話,不說別的只這份濃濃的兄弟情義就讓他覺得值得付出。
“呵呵,朕知道五哥兒能做的到,但你開府不過年余,根基未穩,還斗不過朝中那些奸佞,待你羽翼豐滿之時為兄定與你共掌江山。”趙昰摸摸兄弟的腦袋慘笑著說道,他清楚自己兄弟看似實力雄厚,但朝臣們控制的軍隊同樣不容小覷,起了爭斗即便能勝也實力大減,無力再應對韃子的侵襲。
“皇兄,可”
“不要再多言,你一定記住沒有絕對的把握之時定要隱忍,萬萬不能擅動,以免誤了大事。”趙昰見他還不死心,肅然說道。